九旬老兵来舟追寻曾经战斗的足迹

2019年09月06日 16:05:42 来源: 舟山网 作者: 记者 刘一乐

  9月4日上午,天淅沥沥地下着雨,一位九旬老人身着绿色军装,站在普陀登步战斗纪念馆前,神情凝重,思绪万千。从逝者的名单中,他仍能认得出战友的照片、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这位老人名叫徐生田,来自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1930年出生,1948年入伍,解放舟山战役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1师183团3营4连的司号员。 1949年,他参加了速战桃花岛战役和血战登步岛战役。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徐生田老人让儿子陪同专程来到舟山,追寻曾经战斗的足迹。

  今年90岁高龄的徐生田,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回忆起当年战斗场景,情绪激动。他断断续续的诉说,把我们带进了烽火四起的战争岁月。

  他曾在登步岛战役中负过伤

  徐生田老人军装上的6枚勋章闪闪发亮,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在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1949年,徐生田作为司号员参加了解放舟山战役。“嘀嗒嗒嘀嘀嘀,嘀嗒嗒嘀嘀嘀……”在一次次的冲锋号声中,徐生田所在的61师于1949年10月8日攻占了六横岛,9日解放虾峙岛。

  两岛解放后,部队积极筹集船只,训练水手,做攻击桃花岛的准备。“当时,我们筹集了上千艘渔船。 ”徐生田回忆道,10月18日晚上,他所在的61师183团从六横岛发起向桃花岛的进攻。

  “首长下什么命令,我就吹什么号。 ”徐生田说,他手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军号。至19日天亮时,他们已切断了敌人退路,控制了所有渡口,并击退了敌人的增援。守岛的国民党部队除被击毙外,被俘1100多人。

  桃花岛被61师攻取后,登步岛因扼舟山国民党部队海运咽喉,成了敌我必争之地。国民党部队见形势不妙,立即派221师进驻登步岛。而解放军在舟山南线只有61师,且战线长达数十公里。 61师既要巩固已占领的六横、虾峙、桃花诸岛,又要攻击前进,兵力与火力显得不足,特别是船只缺乏。

  1949年11月3日,61师奉命对登步岛发起攻击。“当天,下着大雨,在炮火掩护下,我所在的61师183团3营4连和183团1营于晚8时起渡,陆续突破敌防御,顺利登陆,并在拂晓前将敌主力打退,抢占了流水岩、野猪塘山等制高点。”但因半夜突起逆风,潮水疾退,加上61师渡海工具落后,第二梯队未能及时投入战斗,后续部队接济不上,登陆部队兵力太单薄,当夜未能将守敌全歼并控制渡口。

  4日凌晨,国民党部队有2个团在飞机掩护下向登步岛增援,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双方激战一日,几乎打得玉石俱焚。

  “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对桃花岛进行轰炸,军舰围着桃花岛、登步岛不断射击……”徐生田回忆道,登陆登步岛的部队在孤岛作战,一没援军,二没后勤,只能饿着肚子死战,“连长负伤了,就排长代替指挥。 ”

  在激烈的战斗中,徐生田被敌人的手榴弹片击中腰部和手臂,血流不止……“当时卫生所被炸没了,只能到老百姓家去包扎。”回忆起当时的登步岛村民,徐生田感激地说:“老百姓很拥护我们,战友负伤之后,当地老百姓给他们抬担架。 ”

  这一战,他们打了3天2夜。

  徐生田说,为了解放人民,我们不怕牺牲。

  舟山解放后,徐生田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并去青海、西藏平叛,直到1960年调到北京24军70师209团。

  海岛翻天覆地变化令他感到欣慰

  战争和训练时留下的病根,严重影响徐生田的健康,他不得不在40多岁时伤退回乡。

  徐生田很多次想重回登步岛、桃花岛,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今年6月,徐生田的老伴去世,他对战友的思念也愈加浓烈。

  连续十来天,徐生田老人跟儿子徐永恩说:“儿啊,我想去看海,去看看舟山群岛的大海。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那里,我想去看看他们。现在再不去,我怕没时间了。 ”

  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徐永恩专门买了气垫床搭在自己的车上,于9月3日早上6时,踏上了前往舟山的路途。“这一路,他很精神,‘归’心似箭。 ”徐永恩说,马不停蹄地赶到宁波时已是晚上7时,父亲还是不愿停留休息。“平时在家每天叫腰疼,这几天都没有说。 ”

  看到桃花岛、登步岛的一山一水,徐生田老人都感到非常亲切。

  在桃花镇海防主题馆,徐生田老人步履蹒跚,看一会休息一会,但看到战役图文时,目光坚定。在得知桃花镇还建设了全省首个海防公园、创建海防军民融合示范岛,他很欣慰地说:“桃花岛人民没有忘记我们。 ”

  在目睹了他和战友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桃花岛、登步岛7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徐生田老人由衷地感叹:“变化真大,山还是那座山,房子高了,路变宽了,桃花岛还成景区了,人民越来越幸福,共产党好啊! ”

  徐生田老人表示,回忆过去,战火纷飞,浴血荣光,现在国家富强,军威远扬。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行进在新时代,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奋斗,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 邹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