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又为企业减负1303亿元,接下来还会有空间吗?

2019年05月14日 11:36:0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夏丹

  5月13日,浙江省正式公布了《浙江省企业减负降本政策(2019年第一批)》(以下简称《政策》)。这是去年10月浙江出台第四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后,最新出台的第五批政策。此次《政策》一共20条,经测算今年可为浙江企业减负1303亿元。

  1303亿元从何而来?

  1303亿元从何而来?浙江省减负办主任、省经信厅副厅长凌云,为大家算了一笔账——

  落实一批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共6条措施,主要是下调增值税税率、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给予税收优惠、免征创业创新平台部分税收和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经测算,政策实施后全年可为企业减负847.5亿元。

  实施一批省级减税降费政策。共6条措施,主要是加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费减免力度、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阶段性降低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退役士兵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给予优惠、降低特种设备部分检验检测项目收费标准和延续一批即将到期的减负政策。经测算,以上措施全年可为企业减负365.5亿元。

  降低一批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共4条措施,主要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和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经测算,以上措施全年可为企业减负90亿元。

  破解一批企业融资难题。共3条措施,主要是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一篮子组合政策、在保证金领域推进保险机制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深化“放管服”制度改革。共1条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标国际和国家营商环境标准,进一步深化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要素保障、信贷、纳税、跨境贸易等领域改革,大幅度减少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算下来,20条措施今年可为全省企业减负1303亿元。此外,从全年看,新出台的减负政策,加上前四批仍然有效的减负政策,2019年预计将为全省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凌云介绍。

  浙企获得感强不强?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做好为企业减负的文章。尤其近年来,受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浙江企业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和要素成本上行的双重压力,负担过重、成本过高成为影响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正是浙江频频出台减负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自2016年以来,截至当前,浙江陆续出台了五批减负降本政策。其中,2016年为浙江企业减负1010亿元,2017年1250亿元,2018年1650亿元,2019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

  其实政策不在多,管用就行。细数过去这几年,浙江有哪些管用的减负政策呢?

  ——落实国家的制造业增值税下调。去年5月1日开始,下调1个点,今年4月1日开始,下调3个点,从17%下调到目前的13%,4个点下调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原来增值税的23.5%。这是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的国家的减负政策的优惠。

  ——浙江2016年开始减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此前,每一个企业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要交水利基金。以一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为例,减征后直接少交100万元。

  ——用电方面。对大工业用电用户来说,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企业,每度电可以下降3分钱左右。以一家年用电量1000万度(这个数不算大)的企业来说,一年可以节省30万元电费。对一般工商业用电用户来说,一般工商业电价2018年降了10%,今年再降10%。享受一般工商业电价的用户是指配电容量在135千伏安以下的用电用户,这个标准囊括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

  “这些减税降费政策都是普惠的,那么普惠的就一定会享受到。”凌云解释。

  政府部门说年减负上千亿元、政策是普惠型的,但到了企业这头,常常变得获得感弱,甚至“没有获得感”。何解?

  对此,凌云给出了两组数字: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成本约为57500亿元,如果加上三分之一规模以下的企业,大概为77000亿元。其一,与77000亿元相比,即便年减负2000亿元,减负总额占到总成本的比例也是很低的。落实到每一家企业头上也可想而知。

  其二,工业企业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占到整个总成本的65%左右,但原材料成本是随着市场价格波动的,当下正是原材料成本上行期,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尤其中小微企业,销售额不大,用电量也不多,减负政策减少几万块、十来万块,和快速上涨的成本来说,感受的确不那么明显。

  “所以我觉得我们为企业尽管减了那么多负,但是企业从成本的角度讲仍然是个小数,占比还是比较小的。”凌云表示。

  浙江仍在竭力挖潜,想方设法出台能带给企业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好政策,同时千方百计将政策落实到位。

  比如,此次《政策》全称中清楚写明了“2019年第一批”,意味着今年还将有第二批。“我们要调研、核实、测算,这样的话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肯定还会出台第二批政策。”凌云举例说,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研究一批共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出口企业比较困难,那么浙江在港口的货贷上面能不能再进行一些减负,进行一些规范,从而减轻出口企业的负担。

  政企合唱“同一首歌”

  减负降本,虽然常作为一个词组同时出现,但记者认为,“减负”和“降本”含义不尽相同。减负重在政府有为,通过出台有效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降本内涵更广,它不但囊括了减负,还包括企业自身有为,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等,由此来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综合成本。

  换言之,减负降本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应该是政企合唱的“同一首歌”。做好这项工作,企业和政府良性互动必不可少。

  说起降本,去年在新凤鸣集团的采访经历总会在脑海浮现。正值隆冬,当日天气阴冷带雨,更添了一分寒意。走进新凤鸣集团副总裁赵春财办公室,只见他头戴一顶绒线帽。起初记者还有点纳闷,空调房里戴帽子,多此一举。小坐一会儿后,记者发现,这里确实不够暖。许是看出了记者的小心思,赵春财忙解释说,“不太暖和是吧?冬天我们室内空调一般开在20度,像我头比较怕冷,所以戴一顶帽子。”

  畅谈过后,赵春财送记者去电梯口。临出办公室时,他随手关掉了办公室的灯。据目测,从其办公室到电梯口至多20米距离,往返用不了多长时间,完全没必要关灯。心直口快的记者忍不住抛出疑问,他说:“哦,出门随手关灯,已经成习惯了。”

  可这么“抠”的企业,对创新投入却一掷千金。去年的采访主题正是新凤鸣聘请诺贝尔奖得主成立院士站,开展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的研发。采访中,分管研发的赵春财还告诉记者,公司刚投了2.5亿元,用于提升公司的研发基础。

  后来记者得知,在化纤行业,新凤鸣素以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见长。曾有行业内证券分析师分析,新凤鸣人均产丝量和资产周转率,几乎是行业的1.5倍,三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比率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同时,作为一家高耗能企业,其单位能耗做到了行业内最低。

  之所以费口舌说这些,意思很明确——在降成本上,企业自身大有可为!

  比如令不少企业头痛的用工成本,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化,随着企业需要的劳动力素质提高,成本必然上涨。再加上这些年中西部也在加快发展,不少适龄劳动力选择留在本地,导致供求关系出现失衡。但人工成本的刚性上涨,这件事本身政府作为有限,更多还是需要企业想办法消化。毕竟与成本刚性上涨相对应,我们的生产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有学者曾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依然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制造国家相去甚远。

  所以,当经济下行遭遇成本上涨的困难叠加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创新能级,两大法宝还得牢牢握好。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