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好支书 万名好党员 他们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

2019年02月16日 09:32:4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宁波公安局江北分局庄桥派出所民警王绍龙——

  真情换来你安心

  今年,是王绍龙从警的第12个年头。2007年,37岁的他从部队转业到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不久便来到庄桥派出所担任广厦社区片警。打击犯罪、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入户走访、防范宣传……在忙碌而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他用心用情张罗社区的事、照顾需要帮助的住户,成为居民们心目中的“亲人警察”。

  在80多岁的姚基源老人眼中,王绍龙就像自己的儿子。2013年,王绍龙在走访中了解到,独居的孤寡老人姚基源髋关节坏死,平日生活有诸多不便,便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照顾他。从此,每隔十天半个月,他就主动上门了解姚基源老人的近况,还经常送去日用品。当年夏天,老人提出要迁户口,可房产证的手续不全。两个月里,王绍龙冒着酷暑帮老人跑部门,终于把事情办妥。为了让更多社区老人安享晚年,王绍龙又联合社区、业委会、物业力量建立起孤寡老人帮扶团队,帮助解决老人们的实际困难。

  “我妈最信王警官了!”社区居民瞿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患有轻度精神病,每次病发时就神志不清,常去派出所报案说家里人欺负她。可王绍龙不急不恼,每次都耐心听她说,把她护送回家。最近,朱阿姨不小心跌伤了腿,却不愿意上医院,5个子女轮番上阵也劝不动。“不如找王警官试试?”大家一致想到找王绍龙帮忙,他立刻爽快地答应了。“我开车送您去,全程陪着您。我们是警察,会保护你的!”耐心劝说朱阿姨半小时,她终于被说动。朱家兄弟姐妹连连道谢:“幸好有王警官在!”

  类似的例子,在社区比比皆是。在王绍龙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广厦社区这个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数三分之一的城乡接合部安置社区,群众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9%以上。

  “社区人员结构复杂,但大家都很信任王警官。只要他出马,无论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总能迎刃而解。”广厦社区党委书记朗宁说。但王绍龙却总是淡然地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又是一名人民警察,要对得起这身制服。”

  平湖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叶红——

  编织红色社工梦

  2012年,叶红从一家上市企业辞职,与一名社区退休干部发起建立平湖市第一家社工机构。谈起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社工,叶红脸上浮起笑容:“小时候,我爸爸收养了一名小女孩,现在也是我的干姐姐。”受到家人的影响,叶红心里也一直存有一个帮助他人的社工梦。

  怀揣梦想,叶红又带领团队成立平湖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开始帮助其他有情怀、有梦想的社工加入或组建社会公益组织。几年来,孵化成功的心怡社工服务中心、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向阳花亲子成长公社、三叶草社工服务中心等一批优秀的公益组织,活跃在平湖的大街小巷。

  然而随着社会组织数量的增加,叶红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草根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松散、资金不足、人才流动性大、社会认同感低……怎么办?叶红认为,关键是党组织不能缺位,“平湖市有将近1600家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情况不太理想。”

  因此,社会组织专业和党建的双孵化、党员和社工人才的双培养成了叶红的坚持。她说:“党组织的成立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成立时要同步建立党组织,同时也要将优秀的社工人才发展为党员。”

  三叶草社工服务中心是第一批参与孵化的机构之一。成立初期,负责人王晓珍表示自己只是想做点公益,入党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叶红了解情况后,和团队里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帮着王晓珍出主意、找资料、做考察、开协调会,最终帮助王晓珍承接下一个失独家庭关爱项目。

  久而久之,王晓珍开始改变想法:“叶书记和很多党员志愿者陪着我一起努力,让我没有孤军奋战的感觉。党组织就是我们的后盾。”随后,她决定递交入党申请书。2016年7月,王晓珍正式成为三叶草社工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三叶草的公益项目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如今,叶红带领团队成功孵化了46家社会组织,服务人群超过10万人次,其中4家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成功培养党员12名。

  金东区多湖街道四大门村党支部书记盛惠益——

  美景带来好日子

  “这里应该做一整面墙的落地窗,夏天游客就能坐在窗边喝茶赏荷;楼梯边要做一排书架,以后打造成一个小书吧。”刚开春,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四大门村党支部书记盛惠益就来到村中“城市会客厅”,与施工方讨论内部装修的设计思路。

  “城市会客厅”是四大门村消薄工作的重点项目,盛惠益告诉记者,今后,“城市会客厅”将成为集远教影院、和美乡村展示、茶艺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不仅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还用作党员群众学习培训场所。目前已有几家商户有意向入驻,将为村里带来每年十余万元租金收入。

  这也是盛惠益为四大门村转型谋划的重要一招。四大门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珍珠养殖村,2015年200多亩珍珠塘退养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却因此大幅缩水,最低时一年仅不到10万元。

  “现在农村发展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我们要发展美丽经济,用优美的环境带动村民富起来。”盛惠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村庄转型。

  改善环境从拆除违建开始。四大门村仅用40多天,就拆除了84户违建,完成房前屋后的拆违整治。

  村庄越变越美,名声越来越响,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如何完成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成了盛惠益的治村新方向。

  2017年,依托王坦溪绿岸、滩地及良好的水质,盛惠益为村里筹集到了800多万元资金,建设十里荷花长廊。目前,已建成荷花观赏区、林荫休闲区、花海主题生态区、村庄休闲公园区四大区块。

  美景引得游客来。盛惠益说,今年景区步入正轨后,村级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将增加到20万元以上。看准商机的村民们纷纷开起农家乐,钱包将逐渐鼓起来。

  “我的目标就是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盛惠益说得很平实,但他为村子所做的规划很丰富:接下来要提高村里的基础设施水平,还会打造一个水上舞台和一些景观小品,过年时要按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进行分红,让村民切实享受到美丽经济带来的红利。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孟琴——

  愿伴孩子同成长

  “叮铃铃——”绍兴市北海小学新河弄校区响起了清脆的下课铃声,孟琴结束了她当天的第一节语文课。课间,孟琴弯着腰,手里抱着教具和课本,与围在她身边的学生聊天。

  “学生们下课后喜欢找我说话,有的说心事,有的还会分享家中趣闻,和孩子们相处让我觉得很幸福。”她告诉记者。

  从1989年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备课到深夜,与学生谈心,已成为孟琴的日常。“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孟琴说,一线教学工作繁杂、琐碎,她总是希望能用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去感染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同事。

  每天放学时,孟琴会走过每个孩子的座位,检查课桌、椅子有没有破损,并把残缺的仔细替换;下雨时走廊路面湿滑,她会在门口放一个垫子;开学时,她给学生们打印好日课表,自己创编课本中每一单元的练习题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她还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量身定制”教学建议供家长参考。春去秋来,如今已有10届学生在她的课堂中走过一到三年级的“启蒙”阶段。

  润物细无声,孟琴点点滴滴的真诚和付出,家长们都看在眼里。“我很感激孟老师,她作为孩子的启蒙导师,对待学生细致入微,有些孩子还会亲热地管她叫‘孟妈妈’。”家长陶女士感慨地说,有一次儿子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孟老师那样会蹲下来说话,这让她觉得孟琴是用真心对待学生的好老师。

  如今,孟琴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身兼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的她,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她还是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导师、青年教师研修班的班主任、校刊的主编……在学校,她连走路都是一路小跑。

  虽然工作忙碌,但每次有学生与她分享趣闻和烦恼,或在她的桌上留下写着心里话的小纸条,孟琴总是感到幸福和满足。这也是她一直坚守教学一线的原因:“有时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就令我感动,能在课堂上陪着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我作为教师的最大幸福。”

  舟山市海事局政务中心受理员邵元荣——

  问不倒的邵老师

  “邵老师,我想报考海员需要哪些条件?”“邵老师,我的职务被船长写错了,怎么办?”……解答完咨询、挂了电话后,邵元荣喝下一大杯水,这才缓过劲来。

  这是每天发生在舟山市海事局“邵老师工作室”的场景。

  在舟山,5万多名船员未必都认识邵元荣,但几乎都在电话中与“邵老师”打过交道。52岁的邵元荣是“邵老师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他当过船员培训考试的考官,热心、细心,熟知各项政策法规。

  18岁那年,邵元荣离开河南商丘到舟山当兵,在部队期间、转业初期,邵元荣一直担任汽车驾驶员。2003年,邵元荣离开熟悉的驾驶员岗位转岗至舟山海事局政务中心。年近四十,从头再来,困难可想而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窗口政务服务员,起码要闯两大关!”邵元荣说。

  第一,语言关。当地群众习惯讲方言,邵元荣走路、休息、下班途中,都在学习。久而久之,连舟山籍海员们都说:“邵老师舟山话说得不赖。”

  第二,政策关。邵元荣主动拜同事为师,翻业务书籍、参考资料,一条条、一页页地学。海事法规更新快,他及时对照学习。日积月累,邵元荣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海事局业务尖兵。

  海事行政审批办证种类多,业务量递增快。2007年,他针对船务知识专业性强、船员咨询量大的特点,对外公布座机、手机号码,开通“邵老师热线”,为船员解答疑惑,省去他们跑窗口的麻烦。2014年,“邵老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为船员提供一站式海事政务服务。

  2018年6月,船员褚孟敏在电脑上注销内河证书时,发现其他证书也“不见”了。身在武汉的他焦急万分地打电话向邵元荣求助。邵元荣马上给软件开发公司打去电话,请他们无论如何先帮船员恢复证书,再排查系统漏洞。当天下午,褚孟敏的证书便“寻”回来了,顺利登船。

  “船员的事拖不得,都关系着收入生计。”邵元荣说,船员往往第一天交材料,第二天就着急要登船。为此,舟山市海事局专门开通“绿色通道”,急件优先处理。

  如今,“有事就找邵老师”,已成为船员的习惯。邵元荣也先后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海事系统“十大人民满意执法官”等多项荣誉。

  温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柯受勤——

  春风化雨融坚冰

  听到医生说胡云(化名)已脱离危险期,柯受勤走出医院大门,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一抹鱼肚白,长长舒了口气。当天凌晨,他接到值班同事电话,说一名身患严重疾病的戒毒人员因突发头晕、胸闷且血压上升被送往医院急救,当即就从家赶了过去,一守就是一整夜。

  随时随地应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是柯受勤在温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推出“六个一律予以收戒”后的常态。2016年他调任该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后,走访了全市各地办案单位,征求收戒意见,根据形势需要,推出患有严重疾病、经医院诊断没有暂时生命危险,确有严重疾病、短期又有生命危险但社会危害大,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只要能自主进食和如厕等严重病残吸毒人员一律收戒的服务举措。

  “刚推出时,所里炸开了锅。”该所副所长应胡靖介绍,长期以来,由于戒毒所容量小、医疗能力不足等原因,对严重病残吸毒人员的收戒一直是个难题,“当时很多人反映,如果推行‘六个一律’,不但人手不够,风险也大。”

  但是,当柯受勤把之前在所里做的探索一一列出来后,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已“布局很久了”:畅通三甲医院急救通道、提高急救效率;落实楼层定人、监控室定岗、巡查定岗等制度,甚至对一直药物控制高血压、吞食异物的戒毒人员一天检查几次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除了“底气”,柯受勤的一句反问也触动了所有人:建立戒毒所的初心是什么?消除社会危害,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自身有病的吸毒人员,知道我们无法强制收治,反而会变得有恃无恐,这样对社会的危害会更大。”他告诉记者,所里90%的民警都是党员,其他的同志也都交了入党申请书,“大家都是想要做好做优的,只是之前因为条件不成熟有担忧,现在有了这些基础,干劲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最困难的第一步跨出了。“而在这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也让我们越来越有信心。”民警陈斌告诉记者,因为人手有限,无法做到每名戒毒人员由固定医生跟进,所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无法及时排查严重病残吸毒人员的隐性症状。为此,柯受勤主导建立了一个基础疾病精准分类系统,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到每个戒毒人员每一次检查的情况。

  此外,他还将日常考核和党员考评结合起来,推出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制度。他总是跟大家说:“因为戒毒所的特殊性,哪怕99%都做得好,但只要有1%没做好,那就是0。”

  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占才水——

  “高产教练”三连冠

  春节期间,收到表扬通报的红头文件时,一向性格沉稳的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占才水,也按捺不住激动之情。“浙江省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中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名单”中,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么多年来我们努力多种粮、种好粮是对的!”去年,占才水和自己的技术团队凭借试验种植亩产1017公斤的好成绩,拿下了全省单季晚稻百亩方平均亩产三连冠,也获得了政府和百姓的肯定。“只要有他在,我们今后还有信心夺冠!”石门镇泉塘村农民王国余一再对占才水点赞。

  在小山村长大的占才水,对粮食有很深的情结。“村里土地少,种出来的粮食只能满足全村人3个月的口粮。”占才水回想起父亲半夜踩着厚厚的积雪挑起柴火去集市换米的场景,眼中的泪水都会不住地打转。

  为了让全家人吃饱饭,让全村人吃饱饭,1979年占才水报考了金华农业学校的农学专业。毕业之后,学了一身本领的占才水回到江山,开始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旱育秧技术在江山推广了20万亩,占才水被江山市政府荣记三等功,这也是市政府首次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记功。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为老百姓做事是应该的!”占才水没有懈怠,更加勤奋地奔波于江山的数十万亩耕地之间。为了有更多时间下田指导农民田间种植,2014年占才水辞去了农技推广中心站站长的职务。

  “他经验多,我们拿不准的事情,他心里都有数!”峰田家庭农场主陈彦福告诉记者。2017年盛夏,陈彦福打电话询问占才水防治稻曲病的开始时间。不一会儿,占才水就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双雨鞋出现在了农田里。那一年,陈彦福3500亩农田的有效防治率达到90%以上。

  成绩越来越亮眼,占才水探索水稻种植的步履却从不停歇。目前,他正准备与农户合作进行新的试验,确定出推迟种植的极限点。“试验成功的话我们就能帮助农户合理安排时间,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限的土地上,为老百姓种植出更多优质的粮食,是占才水最大的心愿。

  浙江农林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党支部书记严少君——

  “板凳老师”来助农

  “200多亩的油菜地帮村里打响了名头,再把竹林引入观光农业规划中,就更好了!”近日,看着眼前的成果,浙江农林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党支部书记严少君憧憬起了杭州市临安区龙马村的前景。

  最近,浙江农林大学与临安政府签订“区校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协议,严少君再次披挂上阵,受聘为高级顾问的他将负责示范区的具体规划。协议签订第二天,他与支部多名党员干部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乡镇调研。在他的带领下,浙江许多偏远山村留下了旅游管理学科党支部党员的脚印。

  “村里每家每户,哪个不认得小严老师呢!”2018年9月,严少君重回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不少老友一早就在村口等候,村支书黄久富笑着迎了上来。如今的高坪乡,家家户户经营农家乐,全乡有2200多个床位。

  2009年,严少君以特级科技特派员身份,被派驻到平均海拔860米的高坪乡。辗转两天路程来到此处,他既忧心这里群众的生活,更看到了机遇。“这儿的气候,可是宝贝啊!”他提议在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坪乡发展以避暑度假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

  但这一提议,起初并未得到大家的支持。“那时,农家乐还是新鲜事,当得知要自费一部分改建住宿环境,村民们都不乐意了。”黄久富回忆。

  为了改变村民的观念,严少君每天背着一张小板凳,在田间地头来回奔波,一遇上农闲时间,就拉着村民“听课”,来不及说完的,就下地与村民边干农活边聊,甚至聊到了饭桌上。在高坪乡的4年,严少君的皮肤日渐黝黑,干净的白衬衫沾上越来越多泥渍,但与村民的心却越来越近。大家都管叫他“板凳老师”。

  “原来,好山好水真能变成财富啊!”终于,村民的感慨变成了实际行动。一些村民家里没有厕所,严少君主动借款帮着修建;每户村民的情况不同,严少君挨家挨户为他们制订种植计划。

  严少君曾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分别授予“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浙江最美农业人”等称号。如今,回到校园、握起教鞭,严少君把服务地方的经历写入教案,组织学生下乡亲身感受美丽乡村……在他出任旅游管理学科党支部书记的7年里,学科打造出“科技支农先锋团”等品牌。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