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 超常投入 舟山成全省唯一义务教育班额控制达标市

2019年02月04日 12:16:44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林上军

  5年前,舟山市尚有20%左右的城区学校班额普遍超过50人,个别学校甚至接近60人,如今舟山成为全省唯一实现义务教育班额控制起始年级100%达国家基准标准的设区市,且所有年级控制比例达100%。


  “痛下决心,规划先行,超常投入,加速新建办学设施,均衡化配置教育资源,才使义务教育学位得以增加。”舟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说。


  前些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岛建、小岛迁”进一步加剧,导致舟山县镇以上地区特别是主城区人口快速集聚,城区义务教育办学资源短缺问题突出。随之出现的大班额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凸显优质办学资源的严重不足。


  为此,舟山市教育局积极对接规划部门编制《舟山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2016-2030)》,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规划把舟山本岛教育布局进行一体化谋划,并将中心城区按三个层次划分为多个教育大区、教育中区和教育小区。教育大区主要与教育辖区相结合;教育中区、教育小区与控规管理中区、控规单元相结合。对老城区规划保留的现状学校,明确不得减少其用地面积,并结合旧城改造,划定红线,按需优先保障学校扩建用地;对规划明确的新建教育设施用地,小学和初中只分别允许在教育小区和教育中区内适当调整位置,但不得减少布点数量和用地。


  “需建无地”的问题一旦解决,中小学校校舍建设随之加快。至2020年,控规布点新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280班左右,截至目前已投入近7亿元,完成建设投运5所学校180班;正在抓紧新建(扩建)4所学校100班,将再新增学位4500个,从而为根治大班额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现大班额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不均衡。”这位负责人说,一些有一定办学历史和良好社会口碑的学校往往人满为患,而一些新建学校因为没有一定的办学积累却门可罗雀。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全域推广“主导学校+新办学校”紧密型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模式,均衡化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缩短新建校成长期。这些紧密型结合的教育集团内实行“党政统一领导、教师统一管理、教学统一实施、校园文化统筹建设、考核评价统一组织”六个统一。并在城区新建学校率先推进小学初中班额分别在35人和40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模式;优先足额保障所需教师编制,给予新建学校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二到三年评聘高中级教师职称的政策,吸引优秀骨干教师向新建学校顺向流动。


  近年来,所有新办学校均获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肯定,如新建舟山三小在开办100余天后,其教育质量就博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分流学位紧张学校的招生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曹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