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冬至日 汤圆暖人心 翁垟“红色星期天”活动受欢迎

2018年12月24日 14:26:18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郑望喜

  12月22日冬至节,翁垟街道以“红色星期天”活动为依托,由村级妇联组织主导,在地团、雁塔、中兴和海屿四大社区11个村居开展了冬至送汤圆活动,为广大村民送上了一份温暖与祝福。

  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来,吃汤圆,结结缘。”当天8时许,翁垟街道南怀瑾故居大门口热闹非凡,曙光村80岁的“平安妈妈”志愿者童玉燕等人盛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招呼来往村民。

  村民叶女士买菜经过,接过了一碗汤圆,坐在铺着红绒布的长桌前和大家一起吃了起来。“一碗汤圆吃下去,整个人都暖和了!”她笑着说。

  翁垟街道第四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星宇也在津津有味地吃汤圆,他一边吃一边问:“阿姨,我能不能带汤圆回家给我的奶奶和弟弟吃啊?”“当然可以啊!”一名“平安妈妈”志愿者听到后,立即帮他打包了两碗。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分成好几个区域,村妇联成员与“平安妈妈”志愿者、村干部们,有的围着一张大圆桌在揉搓糯米粉做汤圆,有的架起炉灶在煮汤圆,还有的负责盛汤圆、招呼村民来吃。现场的气氛,如同炉灶四周腾升的热气,无比的火热。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吃汤圆,曙光村妇联主席金小乐的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她说十几个志愿者昨天开始准备,买来糯米粉、麻心馅料、一次性碗筷等,活动当天7时就到现场忙碌开来。“吃汤圆是我们的习俗,大家一起吃更有气氛。”她说。

  当天,金小乐等三名“平安妈妈”志愿者还带着汤圆来到曙光村村民叶飞平家,在他们家现场煮好汤圆,端给其女儿叶旭丹吃。曙光村村委会主任叶兆丰介绍,今年39岁的叶旭丹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重度残疾,无法行走,只能在家开个小店度日。

  “我听说今天大家都去南怀瑾故居门口吃汤圆,我没办法过去。真没想到你们会来我家,煮好汤圆端到我面前,我真的是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叶旭丹动容地说。

  老人享用“爱”的午餐

  当天11时多,在雁塔社区河西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近30位老人正坐在食堂里享用不一样的午餐——色香味俱全的番薯汤圆。

  这顿午餐是该村妇联成员和“平安妈妈”志愿们精心准备的。考虑到老人们年纪大了,糯米食物不易消化,她们决定做番薯汤圆。一大早,她们便采购了番薯、猪肉、香菇、青菜、虾干等食材,将番薯煮熟后揉压成番薯粉团,再摘成一小块一小块,揉成一个个黄色的汤圆,加上丰富的配料,煮成一大锅美味的番薯汤圆。

  “冬至要吃汤圆。好吃,我能吃两碗呢。”93岁的徐定友老人一边吃一边说。96岁的陈嘉深老人同样吃得很满意,时不时地点头称赞味道好。

  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徐雪明介绍,该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三年了,村里很多热心人轮流当志愿者,为村里65周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每日供应午餐和晚餐。这段时间,每天前来就餐的老人有30多人,他们说在这里吃“现成”的特别方便,还能有伴一起说说话。

  送出汤圆五千余碗

  冬至大如年,节日温情浓。当天,除了南怀瑾故居和河西村两个点,华新、九房前、三屿、三盐等十几个村同样充满浓浓的冬至气氛,热热闹闹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如同过年一般。

  记者了解到,各村居干部、妇联成员与“平安妈妈”志愿者们利用文化礼堂等阵地,一起动手做汤圆,煮好汤圆后,大家围在一起品尝,互相送上问候与祝福。此外,好几个村居的志愿者们还将饱含心意的汤圆送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半天时间,翁垟街道参加冬至送汤圆活动的志愿者达600余人次,送出汤圆5000余碗,惠及村民5000人次。

  翁垟街道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做汤圆、煮汤圆、送汤圆活动,能让村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同时,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星期天”活动的内涵,让基层阵地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红色阵地。

责任编辑: 邹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