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这块荒地比西湖还大,很快将变最美田园
衢江这块荒地比西湖还大,很快将变最美田园
2018年11月20日 10:36:13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梁国瑞 柳婧 江玥
改造后的新田浦,将成为衢江畔一个美丽大花园(效果图)
衢州市衢江区西北部,紧邻沪昆高速的地方,有一个连绵成片的荒山野地,这里到处是高低错落的小山丘,山丘上长满杂树、荆棘。
今年3月以来,这块荒地上突然热闹起来,成群结队的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将小山坡一座座推平,把废土挖出;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投资商开始往这里跑,踩着泥土四处勘探地形,和当地洽谈投资项目……
荒地如何成了“宝地”?这要从衢江的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说起。
这片比西湖还大的荒地,曾是村民的噩梦
这块荒地位于衢江区浮石街道,当地人称她为“新田铺”,占地达1.2万亩,面积比整个杭州西湖还要大。区域内有姜家坞、元桥等5个村,有村民1543户、6800多人。
但一直以来,在衢江人眼中,这里却一直是个“大而无用”的地方,甚至是当地村民的“噩梦”。
“这片区域严重缺水。”浮石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建明说,新田浦区块,大多是丘陵地貌,又以砂岩为主,土层浅、透水性好,因为存不住水,区域内生态严重失衡,“在2014年通自来水以前,每年夏天,村民们喝水都要靠消防车送水。”
村民喝水成问题,农业种植更是难上加难。村民们只能在水塘边种些水稻,在山坡上零星种上橘树,收成也很不稳定,“整个区域,荒废率在90%以上。”周建明说,也正因此,年轻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庄更加失去了生机。
新田浦区块正在进行土地垦造
江南“北大荒”,如何改山换水、重构生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走在前列的浙江,提出“全省域全领域全方位打造美丽浙江”的新目标,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农业大县衢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荒废多年的新田浦上,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随即展开。
第一步是土地垦造。为让荒地重新具备耕种条件,施工人员将荒山推平,清除砂土,再重新覆上40厘米生土层、20厘米防渗层、20厘米种植土,让这片区域重新具备地力和肥力。与此同时,他们还从衢江铜山源水库引水,重新布设河湖、池塘、水渠。
“我们邀请中国建筑设计院上海分院,为整个区域做了规划设计,重构地形地貌,重建山水林天湖村的田园生态风貌。”周建明说,用不了多久,这个江南“北大荒”,就能“田成方、路成网、渠成行”。
新田浦田园康养综合体展示中心
荒山摇身变景区,这里的未来将是最美田园
其实,这已经不是衢江区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了。
早在2016年,衢江就在后溪镇、廿里镇交界处的富里区块,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改造前,富里区块也是成片的低丘、缓坡、旱田,荒废率极高。通过土地平整改良、田间道路建造、水利渠道改造等,占地1.8万亩的富里区块,如今已成为成片的标准水田。今年开种以来,成片的水稻田还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游玩。
“与富里区块单纯的土地改造不同,新田浦从规划之初,就考虑到了产业的植入。”衢江区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专班推进办主任王志林说,农田垦造完成以后,新田铺将布局综合管理、针灸养生、健康休闲、农业生产、居住生活五大板块,成为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田园康养综合体。
目前,中柑所1500亩种植研究基地、中茶所892亩种植基地、中科院1500亩水稻种植基地,以及中环福土农业科技、青年艺术田园市集、富氧露营基地等项目都已签约,即将在这里落地。11月中旬以来,还有一个法国团队频频造访洽谈,准备在新田浦打造一个全新的自然艺术基地。
曾经的荒山野地,即将变身最美田园,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今年8月,一直在衢州市区上班的雷利婷,回到了元桥村居住,并在新田铺项目展示中心找到了工作。土地综合整治开始后,和雷利婷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纷纷回乡参与建设。
“项目建成后,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依托综合体的特色资源,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村民还能获得股金分红。”周建明说,初步估算,这一改造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26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