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风采录之永嘉篇】凝心聚力,促乡村振兴
【基层干部风采录之永嘉篇】凝心聚力,促乡村振兴
2018年11月13日 14:44:46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浙江共产党员
上面千条线 ,
下面一根针。
权小事多责任大,
他们是乡镇(街道)当家人。
解民之忧、帮民之困,
探索富民之策,
保障一方平安。
他们以“一班之长”的担当,
挑起千斤担。
书记,加油!
今天,让我们倾听
来自温州市永嘉县四位乡镇(街道)书记的声音!
壹
潘剑永,男,汉族,1968年7月生,浙江永嘉人,中共党员,现任永嘉县瓯北城市新区(瓯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曾任永嘉县岩坦镇党委书记,永嘉县上塘中心城区党委副书记、主任,永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永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永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务会议成员等职。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要有攻坚克难的担当,履职尽责的信念,真抓实干的决心,一切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瓯北街道位于瓯江北岸,与温州主城区隔江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泵阀之乡。2017年8月转岗至瓯北街道后,为了摸清家底,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带领班子成员下村居、访企业。这一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瓯北在城市形态上与主城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给瓯北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掣肘。因此,10月份,我就以“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五大提升行动。整治起步阶段,我们从保持路面洁化、绿化、有序化这一“小目标”入手,任命了街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背街小巷)总共23条道路的“路长”,要求他们负责的只有四个字——事无巨细。
阳光大道属于瓯北重点道路,作为该路“路长”,我每周巡查覆盖责任路段。巡查时,对沿街店面占道经营、跨门经营、污染路面等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导整改。并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欠缺之处记录在案。
一直以来,瓯北街道面临着人口多、管理难的问题。上任后,我带领街道党员干部专啃“硬骨头”,以专项整治行动,改善瓯北城乡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出行秩序,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整体水平,为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整洁、干净、有序、便利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我还率全县之先在瓯北推出“全科网格,全员入格”网格化管理,做到网不漏格,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最终形成整个辖区的所有社会事务在一张格子化的网上运行,真正实现“人员力量、干部精力双下沉,服务水平、工作效能双提升”。
如今,我们又抢抓瓯江北岸协同发展历史性机遇,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引领,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瓯北营商高地。总投资285.77亿元的117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温州市体量最大、拆迁户数最多的清水埠拆改项目快速推进,一系列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打造 “瓯江北岸时尚滨江花园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贰
潘健,男,汉族,1974年4月生,浙江永嘉人,中共党员,现任永嘉县三江商务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曾任永嘉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永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部务会议成员等职 。
“街道工作就是“干”字当头、狠抓落实。对做出的承诺、决定的事情,我们都要把自己放在悬崖边上,勇于承担责任,义无反顾予以落实。”
2017年9月,怀揣着满心的热忱,我踏上了三江这片热土。我深知上级领导对三江的厚望,交托给我的是三江未来的美好蓝图,更是三江人民的美好愿想,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这份信任拿在手上却倍感沉重。
的确,三江是块风水宝地。但眼下,却已然走到了发展瓶颈,在三江的大开发中,积累了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三江前进道路上的大包袱。征地、拆迁等工作都会因为这些问题被群众当“借口”阻挠,能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三江群众看街道是否真心为民排忧解难的试金石。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就走不出三江大开发大建设的新路子。
于是,我开始深入村村户户,走访部门单位,做细调研,做深分析,将三江前进道路上的大包袱进行了彻底地摸底。底子清了,方向也就明了,我再次将自己放在了悬崖边上,排除万难,誓拔“钉子”。
组织开展历史遗留问题“三清行动”。我带着班子成员和街道干部们逐户走访、劝导,聆听访户要求,把准基层脉搏、掌握基层动态。不绕道、不回避,我们倾听群众呼声,直面问题,上借政策、下寻支持,把群众诉求与上级政策进行研究,充分协调化解如后江17户10年拆迁安置诉求等各村、各重点项目历史遗留问题41个,树立了政府威信,顺应了民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搭建干部“练兵场”。我始终坚持把重点项目作为干部担当的“试金石”,畅通能上能下的渠道,在项目攻坚中将7名表现突出的“狮子型”干部提拔为中层,并严格实行不适任村干部“五退出五劝退”制度,目前共约谈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村干部28名,下了6名。
通过这两大动作,三江整个发展局面产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和奋勇攻坚的锐气,狠抓大建大美、强化项目攻坚,顺利完成了7个重大项目1040亩土地征用、10.1万平方米房屋拆迁,成功拔除江东大道、七都北汊桥永嘉段、梅园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中的40多户钉子户,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一起因政策处理引发的上访事件;用 25天时间就完成了瓯江北岸夜游亮化工程中涉及的950万平方米山体的处理工作,全力跑出了三江开发建设的加速度。
叁
徐翔,男,汉族,1972年7月生,浙江永嘉人,中共党员,现任永嘉县岩坦镇党委书记。曾任永嘉县巽宅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西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岩坦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镇长,岩坦镇党委书记等职。
“这辈子,只要能干成屿北古村文旅振兴这个项目,再累,也值了!”
8年前,我转岗至岩坦镇工作,任屿北片片长,彼时的屿北古村历经上千年风霜洗礼,虽延续着乡村生活的传统模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的矛盾也正在酝酿。
屿北古村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5张“国”字号金名片,但因文保和旅游规划,古村房屋审批暂停了20余年,已有无房户17户,住房困难户222户,甚至有些家庭一家五口住在30平米的老屋里。也曾发生有部分村民为解决住房问题到镇政府倒地痛哭甚至要拆除古村的闹剧,还发生过村民代表大会,成为村民“集体反映会”的无奈情况。
8年来,如何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更好的保护发展屿北古村并以之为支点撬起整个岩坦镇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块重石。终于,2014年屿北古村整体开发项目提出“以新村换旧村”的思路,开创了全省“整村置换、村企合作”模式的先河。
路径定,方向明,如何落地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而第一步就是要将屿北村的山林、土地和古村内的房屋全部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和开发商合作。让村民放弃祖屋产权与土地承包权,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突破这道关卡,我一人扮演了四个“角色”,首先我是岩坦镇党委书记,我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其次我是驻村干部,要充分了解村民的实际愿望和诉求;再次我是屿北的村民,必须为他们争取利益;最后我还是开发商的员工,要全程为他们做好服务。近两年,我光光在村里主持召开“整村置换”相关各类大小会议就有100余次,尽全力凝聚全体村民的开发共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屿北村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整村开发决议。
现在,屿北古村蓝图已绘、文旅振兴。集乡土风情、文化影视、多彩森林、创意田园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雏形已成。每年,村集体通过土地租赁、门票、停车场等收入中获得的分成收益将达500万元以上,村民通过分红、参与经营等形式实现人均增收超万元。
我们还以屿北为核心,通过联合党委的载体整合沿线14个村庄进行抱团发展。陆上,重点整合省道沿线“全市唯一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等旅游资源,做强沿线村庄“带状经济”;水上,以复兴船工文化为主线,通过打造百艘舴艋舟、旅游埠头、舴艋舟文化馆等多种方式做好文章,开辟了10公里全域旅游水上新航线,变美丽风景为美丽经济。
肆
胡程远,男,汉族,1974年10月生,浙江永嘉人,中共党员,现任永嘉县大若岩镇党委书记 。曾任永嘉县桥头镇党委委员、副书记、纪委书记,永嘉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部务会议成员等职。
“乡村振兴,村民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
“大元下村需要一次全新的提升才能有跨越式的发展”,我自2016年底到任调研后就一直有着将大元下村从经济大村跃升为乡村振兴强村的想法。
大元下村在大若岩镇是集体经济大村,依靠陶公洞和石门台景区福利,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三百多万元,在山区中虽是数一数二,但发展业态过于单一,空有旅游景点却缺乏人气,与其他村子相比并没有很大区别。
要将大元下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标杆村,规划设计至关重要。项目启动前,我跟分管领导亲自寻找设计团队,邀请了温州知名规划设计师驻村。我们与设计师一起天天蹲守大元下村,充分征集民意,量身打造大元下村民最想要的项目。设计稿前前后后修改了近20次,最终确定15个子项目,描绘幸福大元下的美好蓝图,获得全体村民一致认可。
规划设计完成后,财政资金迟迟没有落实的问题一度让我们陷入困境,但留给我们建设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我第一时间召集分管领导、村两委干部以及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召开分析会。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村干部非常有担当,表示愿意由村集体出资500万元,先行开展村内石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师和施工单位也当场表态,愿意先行垫资,先追工程进度不追工程进度款。分析会化身为誓师大会,大元下整村整治的号角全面吹响了!
但是很快我们又碰到了农村工作的老大难:拆除露天坑、违章小屋触及到村民利益,工作难推进。于是,我们定了个基调,村干部带头先拆!村里专门召开了党员会议,党员干部无条件配合拆除工作。一个礼拜时间,约60处乱点就被成功拆除。
对于露天坑、违章小屋等乱点,我们还因地制宜打造了街头小品,化乱点为亮点,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乱点整治。之前反对的一些“钉子户”,看到别人家的华丽蜕变后,纷纷主动加入环境整治的大军。
纠违治乱,治的是环境。一个村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得靠产业。在大元下整村打造项目中,我将民宿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推进。为推进大元下村整体民宿发展,我特意邀请楠溪江民宿开发企业家陈宪敏入驻大元下村,在村中推广了按比例出资分成、房屋出租、自己投资等三种民宿发展模式,尽量照顾村中所有村民的各种情况,尽可能在保证双方互利互赢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一系列工作开展后,现在的大元下,已经在经济大村往乡村振兴强村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 2018-11-14 乡村好声音 唱响好生活 我省庆祝改革开...
- 2018-11-09 杭州拱墅区探索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 2018-11-09 为美丽中国增添亮色——浙江推进“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