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顶尖人才一定会在创新环境内产生

2018年11月06日 09:42:14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刘晨茵

  11月2日-3日,以“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出席并发表主题为《一流人才与创新发展》的演讲。这也是施一公在西湖大学成立后的第一次公开演讲。

  这次论坛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单位主办,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嘉宾参与,包括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特凡·黑尔、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长雷军、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等中关村几代企业家和创业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也注意到,在这次演讲中,面对主持人介绍西湖大学是私立大学时,施一公再一次强调:“西湖大学不是私立大学,它是公众民办,是属于整个社会,服务于全人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关村园区设立30周年,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关村5周年。“中关村”三个字,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名片”。

  在演讲中,施一公表示,自己在中关村度过了15年,这15年也让他对中关村的飞速变化有着亲身感受。他回忆在清华大学的工作称,曾以为在普林斯顿大学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域内的顶点,没想到在清华大学得到的成绩远远超过在普林斯顿大学鼎盛时期的水平。

  “这个变化很简单,就是因为不仅有一流的人才,而且有适合一流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和体制,清华生命科学学院实行流动制、国际化、竞争性为基础的准聘教师聘用体系,同时形成服务制度,按照教授治学、行政理院、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这样一个做法也是西湖大学正在践行的行政服务的一个体系。”施一公对此总结到,顶尖人才一定会在创新文化环境内产生,同时进一步催生创新文化。

  在施一公看来,尖端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没有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不可能有持续的创新经济发展。”每次科技突破之后会经过几十年的孕育期,进入产业发展期,每一次产业发展期都会有六、七十年,而我们才刚刚进入生物科技和新人工智能的时代。”施一公也认为,虽然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创新也很重要,但它的周期很短,尽管目前在中国非常盛行,但如果仅靠商业模式的创新,他觉得将来是会有问题的。

  “新兴产业源于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来自于原始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都出自于顶尖一流学者,顶尖一流学者往往聚集在有文化氛围的一流大学和一流院所,科研院所往往依附于大学才能发展得更好。”

  而对于西湖大学是私立大学的表述,施一公也提出了更正:“西湖大学不是私立大学,而是一个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学,是公众民办的大学。”他补充,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没有公立私立之分,所有的院校预算一半以上都来自于政府,因为它的科学研究是面向社会,服务于全人类。“这个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去推动,我们需要创新文化来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希望大家关注西湖大学、支持西湖大学。”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