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考清廉乡村

2018年09月05日 09:25:57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贾歆琰 赵丹

  清廉乡村建设量化评价体系

  2018年1月,安吉县纪委监委牵头制定了《安吉县清廉乡村创建量化考评细则》,通过细化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可衡量、可统计的指标体系,从而为清廉乡村建设的高质量推进画定了“施工图”。

  笠帽山林道硬化工程、蝴蝶山安置小区绿化景观工程等多个工程建设中存在项目变更手续不齐全、监管不到位现象,扣3分;建筑垃圾清运费支付存在白条抵库的问题,扣1分……”

  “最终得分79。”接过街道纪委反馈的“成绩单”,安吉县昌硕街道双溪口村支部书记丁自云被“79”这个数字深深刺痛了,他原本的高枕无忧顿时荡然无存了。

  是什么分数让丁自云如此在意?在记者的追问下,丁自云将一份名为“昌硕街道清廉乡村创建量化考核得分表”递了过来。在街道四个清廉乡村创建村(社区)里,双溪口村得分垫底,离清廉乡村创建达标还差6分。

  “还好这是中期测评,离年终大考还有3个月时间。”拿到测评分后的第二天,丁自云就召集村两委班子,逐条逐条地对照整改。建设清廉文化长廊、开展项目建设规范性自查……一个多月的补短行动里,丁自云每天对照着考核标准,暗暗盘算着自己要补上的分数。

  30项指标

  既要“考全”更要“考准”

  和丁自云一样,研究量化考核指标已经成为安吉县首批38个创建村(社区)书记的日常习惯。

  “原本以为只要我们村干部不违法乱纪,就算是清廉乡村了。”抱有这种想法的干部和群众不在少数,对于清廉乡村到底怎么建,建什么,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而这样的困惑,最终被这一串串指标给破译了。为了让清廉乡村建设可操作、可评价,安吉县围绕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清正勤勉、乡村治理和谐有序、家风民风清醇友善、文化氛围崇德尚廉5大目标,研究设置了30项具体考评指标、1个特色工作加分项及5个“一票否决”事项。

  “30项指标就好比是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全息图’。”据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委副主任王昌慧介绍,这些指标是在综合了组织部、民政局等11个部门原有考核的基础上形成的,涵盖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诸多领域,涉及了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方方面面。

  但这里面也有关键“穴位”。在进一步的解读中,记者发现,在百分制赋分中,仅乡村治理一项就被赋予了36分。“为何这项分值这么高,秘密就在这里。” 王昌慧告诉记者,该县在指标设置上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通过加大村级民主决策、集体“三资”管理、“三务”公开等重点领域的赋分比例,打通村级权力规范运行的“任督二脉”。

  对标施策

  即要“补短”也要“扬长”

  报福镇统里村在清廉乡村创建中就遇到了“顽症”。多年来,因为村级工程建设中存在不公开招标、随意变更工程量等不规范现象,导致群众纠纷不断。而作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仅此一项该村的扣分就达6分。

  病灶找到了,开好“药方”才是关键。在镇纪委的督促下,报福镇出台了全县首个《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5万元以上村级建设项目,设定申报确定、勘察设计、款项支付等十个关键监督环节,堵塞了管理上的制度漏洞。

  自启动清廉乡村创建以来,统里村涉及村级工程建设领域的信访举报直接降为零。统里村的6分考核分算是安全了。

  “当然,要打响清廉乡村品牌,仅仅减少丢分是不够的。” 王昌慧告诉记者,该县特意在考核体系中设置了特色工作加分项,只要新思路、新办法,就有机会获得额外加分。

  天子湖镇高禹村就在加分项上聚焦发力,尝到了甜头。在清廉乡村建设中,该村探索出“五个所有”村级事务协商共治新机制,做到“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财务都公开、所有讨论都参与”,让高禹村迈上了“制度治村”的良性轨道,这一做法也在天子湖镇全域推广。

  像高禹村一样,鄣吴村吴氏家风馆、天荒坪镇余村文明新政等一批可看可学的清廉乡村示范点已逐步呈现。

  多点运用

  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清廉乡村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 王昌慧告诉记者,安吉县在清廉乡村建设中,实行创建申报、动态管理、两级审核、跟踪复评、不合格摘牌的动态考核机制。其中,“每年复评,不达标摘牌”更是给创建村按上了“加压阀”。

  没有专项资金补助,考评要求又这么高,如何确保各村持久的创建动力?

  解决这一难题,安吉县其实早有妙招。

  “这可不是一个孤立的考评。”说话间,王昌慧又拿出了三份内容分别为乡镇(街道)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考核、美丽乡镇考核的文件,而这三项综合性考评中,都把清廉乡村量化考评结果纳入其中。

  特别是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考核,涉及到大量的奖补资金。而就是被大家如此看重的考核中,清廉乡村建设工作的赋分就达27分。创建不成功,分数不够高,想要通过精品示范村考核那简直成了妄想。

  “这即是压力,更是动力。”一位创建村的书记直言,这种多点运用的考核方式,为清廉乡村建设高质高效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过3个月,考评的大幕就将开启,我们翘首以盼。

  安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新初表示,清廉乡村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次创新实践。在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怎样让清廉基础更加生动直观,怎样找准乡村治理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从而找到优化乡村清廉的方向和路径?是摆在基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硬杠杠”的作用,无疑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力抓手。安吉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的发源地,提升乡村治理的“清廉指数”,努力打造基层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我们既责无旁贷,更要走在前列。我们在清廉乡村建设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建设,突出立体精准,强化过程管理,坚持奖惩并举,构建了一套可量化、可评价、可比较、可感知的清廉乡村测评系统,使清廉乡村建设有了“体检表”和“导航图”,既有效传导了责任和压力,又激发起基层创建的极大热情,努力为清廉浙江建设提供更多的安吉经验、安吉素材。

责任编辑: 邹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