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辈子跟党走”

记绍兴军分区干休所88岁离休干部范小仙
2018年02月08日 11:42:39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

  范小仙老人(左)收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党费收据。

  他,是一位有71年党龄的老党员,多次缴纳特殊党费,去年一次性交纳10万元,感念党恩。

  他,是一位有着38年军旅生涯、先后立功10余次的老军人,荣誉勋章和证书摆满了橱柜。

  他,是一位88岁的离休干部,安心蜗居70平方米的居所,却热心公益先后捐款25万元。

  他叫范小仙,绍兴军分区干休所的一位离休干部。不熟悉他的人,这些困惑总会萦绕心头:“这个老人图什么?”记者也带着同样的疑问,走进老人的家中,探寻他心中的信念和力量。

  “我只是尽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名正团级离休干部,住房条件如此“寒酸”。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观音弄的这幢居民楼,房龄近40年。范小仙就住在这幢楼里,房子70平方米,房间只是简单粉刷,唯一一台液晶电视机是最“豪华”的配置。橱柜里厚厚一叠荣誉证书和一排荣誉勋章,为空间增添不少亮色。

  “少年革命战转南北,余业生辉关注东西。”客厅墙上的一副对联,是这位老党员革命一生、对党忠诚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1930年5月出生在慈溪的范小仙,刚满12岁便加入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7年,17岁的他在解放战争一线被批准火线入党。他转战南北,曾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一江山岛等大小战役。

  从当年的战斗英雄,变为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时光流转,范小仙的理想信念不变,赤诚之心不改。

  1980年离休后不久,范小仙担任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不仅经常组织离休干部做志愿者,还义务为学生上爱国主义教育课,以亲身经历感染年轻学子。

  2017年3月,绍兴军分区干休所所长余晓峰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一向省吃俭用的范小仙向他提出,要缴纳一笔10万元的特殊党费。赶到老人家后,余晓峰得知,老人跑了好几趟银行,一张张存单加起来,才凑齐了10万元现金。

  范小仙说,缴纳这笔特殊党费,既是献礼党的十九大,也是对自己入党70周年的纪念。

  其实,这不是范小仙第一次缴纳特殊党费。但说起这些,范小仙总是淡然地说:“这没啥了不起,我只是尽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

  范小仙老人的“荣誉柜”。

  “一个人生命有限,但为人民服务无限”

  阳光洒在简朴的卧室,墙边的一个老式橱柜一尘不染,这是范小仙的“荣誉柜”。一枚枚荣誉奖章和一本本荣誉证书,是他军旅生涯的最好见证。

  尽管多次立战功、获奖章,但是他没有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他总是说,要替牺牲的战友们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从来没忘记过。”范小仙说,“我是战争中活下来的幸运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始终深受党的关怀,没有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2005年,范小仙郑重地在志愿捐献人体器官申请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登记捐献眼角膜。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范小仙知道器官捐献对临床医学有多重要。有了捐献眼角膜的主意后,范小仙又萌生了捐献遗体的念头。“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走时干干净净,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说,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自己能用身体,为社会作最后一分贡献。

  不买墓地、不做寿材、也不雇保姆……这位老人对自己很“抠门”,但对别人很大方。

  范小仙曾多次和妻子一起捐款捐物:1990年缴纳的一笔“特别团费”,整整500元;2005年,周恩来纪念馆修缮,捐款1000元;2013年8月,向5名家庭困难教师和1户残疾教师家庭捐款1万元;2015年,为绍兴环城河治理捐款1000元……

  2011年9月,范小仙向绍兴文理学院15名贫困学生捐献1.2万元。学院原本想举行捐助仪式,但被老人婉拒。范小仙的低调举动,感动了15名学生。他们商量成立“范小仙爱心服务队”,本想利用节假日到老人家打扫卫生,但被婉言谢绝。爱心服务队转去社区和福利院、孤儿院传递爱心。“范爷爷不仅在物质上给我们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为我们播下了一颗向上向善的种子。”受资助学生张海金说。

  “一家12口9名党员,好家风要传下去”

  “前段时间,我孙子结婚,孙媳妇也是党员,这下我们家12口人,有9名党员了。”范小仙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个大家庭里,他和妻子是党员,3个孩子是党员,儿孙辈也在他的鼓励下积极入党。

  范小仙的妻子金秀卿是一名人民教师,2003年不幸因病成为植物人。15年来,范小仙不离不弃,每次到医院都与护工一起护理,把妻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子女眼中,父亲算不上是慈父。“父亲从小就让我自己洗衣服、洗被子,帮忙干各种家务,他说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干。”在小儿子金辉的记忆中,范小仙一直是严父形象。“有一次,我去外面玩,比答应迟回了两分钟。刚到家门口,就看到父亲阴着脸等在那里……”

  “说到就要做到,这是做人的原则。”这两分钟,等来的是父亲一顿严厉的批评。而在范家,像这样的规矩有很多。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融进了儿女们的血液里。在父亲的熏陶下,范家三兄妹不仅团结友爱,而且家庭和睦,事业有成。他们说,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养成勤奋、上进、向善的品质。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