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扎根实践——浙商大努力打造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年01月02日 13:00:23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 蒋关军

  浙江工商大学(以下简称“浙商大”)浙商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杭州商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200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2015年成为浙江省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的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浙商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成为浙江省“一流学科”。

  一直以来,浙商大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理论课建设。近年来,浙商大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浙江实践、聚焦时代问题,不断加强特色凝练、优化学科队伍、打造创新团队、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打造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特色不断凝现。注重在经典原著与基本原理的整体关联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视野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历史逻辑、在近现代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中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在浙江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中研究宣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研究思政教育的规律与路径,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个学科方向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注重对“红船精神”“最美现象”“浙商回归”等地方实践问题研究,切实加强理论的社会服务功能。

  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会会长王来法教授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定要在新征程中扎根中国大地,勇立时代潮头,争做理论先锋,凝练路径特色,努力创造出合乎新时代要求的新业绩。

  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近20余项,省社科规划项目近3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9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近10篇,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省部级奖10余项。

  浙商大党委书记金一斌指出,学校将依托相关研究机构,组织申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重大招标课题,设立相关校级专项研究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及时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政府决策参考。

  学科队伍优化增强。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果,努力打造理论研究创新团队。学院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四个一批”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人才17人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2人,省“钱江人才计划”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1人。“道德建设与价值培育研究创新团队”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华兴指出,学院将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制定实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职务)评聘标准,打造一批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创新团队。

  扎根实践立德树人。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加强实践调研和成果应用推广,多项调研报告入选《求是》(内参)或获浙江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拥有省级社会实践基地2个;发起并主办“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等荣誉近10项。

  浙商大校长陈寿灿指出,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学校要扎根浙江这座思想金山、理论富矿,引导师生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国家和浙江省发展需要,发挥实践环节主战场作用,把激昂青春融入中国梦,把论文写在浙江大地上。

  人才培养成效斐然。承担全校思政课教学任务,努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2007年以来已招收硕士生近100名,毕业生去向多为党政机关和高校,部分考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注重聚焦社会问题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学生调研作品多次荣获“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奖项。

  浙商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崔杰指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机制,通过举办竞赛活动,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主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拥有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探索“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省统编辅导教材4部,建有2个省级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

  浙商大党委书记金一斌指出,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科专业自身特点,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责任编辑: 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