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孤村”上金村 上演脱胎换骨变形记
文成“孤村”上金村 上演脱胎换骨变形记
2017年12月28日 17:43:1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
“一定要再来我们村看看。”电话那头,文成县黄坦镇上金村村支书吴安斐发出邀请。两年多前,一部《孤村》纪录片让上金村“火”了,记者后来探访的感受却是,村庄衰败比纪录片描述得还要触目惊心。
而眼前的上金村,一幢幢联排小洋楼,蓝瓦、白墙,背靠浅浅青山,犹如一幅油画,若不是吴安斐指引,很难相信这就是过去的上金村。
“连我自己都感觉像做梦一样。”吴安斐的手机里至今还藏着那部《孤村》。他再次播放了纪录片,旧时画面一一呈现,回忆的话匣子也打开了:18年前,珊溪水库拦江蓄水,通往上金村的路被淹了,村子成了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孤岛”。去村里要先到最近的黄坦镇,走20多分钟山路,再坐一个小时的渡轮,掐时间赶一天只有一班的中巴车。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点庄稼还要从野猪口中抢收成。
上金村旧貌。
“出行难、生活难,搬出去更难,幸运的是,县里出了许多异地安置补助政策。”吴安斐从办公桌里掏出笔,列出异地迁建等一项项政策补助,叠加起来一户四口之家最多能拿到补助20.14万元,一套107㎡安置房价格2400元/平方米,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就能住上,如今全村131户已悉数搬离,绝大数把家都安在了位于巨屿镇和平佳苑的安置点,还有些村民在县城等地置了新家。
挪了穷窝,如何改穷业?吴安斐拉着记者,说“转一转”就知道了。很快,记者视线被小区12幢楼下多排缝纫机吸引,20多位村民正埋头踩鞋邦。“10月发出去一万多元,11月发了两万多元,这个月估计要发近四万元。”边上,加工厂股东吴士忠和会计在对账,连称做梦也要笑出声了。
上金村村民新家
今年10月,包括吴士忠在内的三位村民和村集体联手办起来了来料加工厂。“来料加工主要赚取微薄劳务差价,发出去越多,‘赚’得也多。”吴士忠兴奋地说,加工厂紧挨着大马路,开车去瑞安马屿皮鞋厂拿原料不用一个小时,运输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村民周碎菊一边熟练地踩着鞋邦,一边接过话茬,她双脚以前只会踩咸菜,村里专门请人教会她操作缝纫机,如今,每天利用接送孩子上学外的空余时间踩上一阵,一个月也有一千多元收入,随着动作越来越娴熟,以后收入还会增多。
而这样的变化在村民身上比比皆是:因骨质增生无法下地干活的李方敏在新家开起小卖部,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四五百元;吴帮来去附近采石场打工,忙的时候一个月有一万多元收入;吴安田外出经商,把安置房出租一年有1.2万元收入......
“更重要的是,以前大家只会埋头种地,现如今发展观念都变了。”吴安斐说,眼下,村集体正在谋划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在上金村逐渐荒废的300多亩土地上发展光伏产业。
在黄坦镇,还有4个像上金村这样的“孤村”,涉及2000多人。这些村民已经绝大多数搬离“孤村”,在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其中仅瑞安市飞云地带,就办起了三十多家服装加工厂,400多人在这里就业致富。大家走出“孤村”,上演了一出脱胎换骨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