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连载① 序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10月11日 17:55:59 来源: 红旗出版社 作者: 何建明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那山,那水》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献礼书,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省作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精心组织,推动创作下;安吉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下,由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创作,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从10月11日起,浙江党建网将推出《那山那水》连载精选,以飨读者。



 序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刊载于《浙江日报》2005 年8 月24 日头版

  巍巍华夏,万里江山,锦绣磅礴,浩荡五千年。从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远古至近百年间,英才豪杰誓为改变民族落后愚昧之窘境而前赴后继。但,唯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怀揣共产主义信仰和为贫苦百姓求翻身、谋幸福的理想,浴血奋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之气概和谋略,终让江山寰宇昭辉,中华民族从此跃至今天谁都不敢藐视和轻蔑的伟大时代。而在此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值得我们去总结与思考,去书写与传扬—

  1927 年,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革命的转折关头。城市暴动屡遭挫败,南昌起义受到重创,秋收起义也被迫放弃攻打长沙,武装力量陷入了极度悲惨的境地,而“朱毛”会师井冈山时,仅剩几千号人……

  在茨坪小村清淡的月光下,毛泽东苦思冥想着中国革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当鸡鸣嘶破晨曦,毛泽东用遒劲有力的笔锋清晰地书写下一行大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此,他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自己的武装,沿着这一方向,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彻底推翻了压在四万万劳苦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8 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一群不甘忍受饥饿的农民,以“歃血为盟”的形式,在一份分田到户的“草根宣言书”上“画押”……

  北京,某高层会议。邓小平举重若轻般轻轻吐出一口烟。他目光坚定,一语定乾坤:对分田到户,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之后的中国,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改革开放,亿万人民从此走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无比精彩和令人骄傲的时代。

  历史在继续前行,中国的命运也在继续经受考验。

  2005 年8 月15 日,浙北一个小山村的干部们正在为本村前些年毅然关掉矿山、还乡村绿水青山的做法进行讨论,因为村级经济与百姓收入出现了下滑,他们将向前来调研的省委书记作汇报。

  那一刻,炎热、狭小的村委会小会议室里,气氛显得有些不安。在全中国上上下下早已习惯把GDP 作为判定一切工作好坏唯一标准的时期,有谁敢冒“不求发展”之罪名,去关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我们到底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发展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寻求这些答案的,何止是这个叫“余村”的小山村,而是整个浙北、整个浙江,甚至是整个中国—

  人们都在等待一个答案。村、乡、县,还有一起来的省直机关干部,以及他们身后的千千万万人民,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声音,等待一个方向,等待一个时代……

  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这一天,他穿着白色短袖衬衫,顶着高温,一大早就从省城出发,辗转至安吉,在连续走访数个乡、镇后,马不停蹄,迎着滚滚热浪,在下午四时左右到达余村。

  村委会小会议室。在听取汇报后,习近平看出了余村干部们眼里的忧虑,于是他面带笑容但语气果断明了地说:“你们讲到下决心关掉矿山,这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时,余村干部的眼神里透出了光芒,习近平则语气更加温和地谆谆教导:“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有所得有所失。在熊掌与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

  从那一天起,余村便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所指引的道路,开始了全新的发展。仅仅十二年时间,余村从山到水、从空气到百姓的生活,再到每一颗人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寸土地更加金贵,每一滴水更加清纯,每一个人更加快乐幸福。村庄美若仙境,人心向善向美,到处生机勃勃,融洽美满,真正成为人和自然和谐并存的美丽村庄。

  在习近平当年高瞻远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引领下,整个安吉、整个浙江大地已建成了百个、千个像余村甚至比余村更美、更富有的村庄。如今,它们正以自己各具特色的美丽、和谐、文明和现代,装点着一个伟大而全新的时代……                                                                                                                        —写在前面


  “嗷呜!嗷呜!嗷呜—”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团团火焰映红了沧海与山丘。火焰时而跃动在海岸边的绿林之中,时而飞流在山岭的峡谷之间,前面则是数十只正拼命逃窜的猛兽……

  这幅景象,发生在数万年前。

  那时,人类还没有语言与文字。

  一群先祖被一场空前的严寒和冰雪侵袭。他们逃离了北方的山谷,开始了艰难的长途大迁徙。他们从中原出发,一路辗转,直抵后来被称为“杭嘉湖”的大地。


 竹海晨韵 王旭雄 摄


  这里雨水充足,风和林茂,食丰景美。年长的首领不禁兴奋地张开双臂,仰天阵阵长啸。一双有力的双脚在杂草丛生的大地上重重跺了三下,引来身边团聚的数十个裸着身体的族人一阵狂欢,他们学着首领的样子,又是跺脚,又是号天,好一派欢快景象。近处的海和背面的山谷,似乎也在为这群新来的客人而献情抛媚……

  突然,一群猛兽从山林和芦苇中蹿出,众族人纷纷捡起石块与树枝,奋力与猛兽展开了厮杀。那是一场血腥的大搏杀,石头和鲜血在混战中一起乱飞,相互交织。那些弱小者在强者的暴咬与撕扯中倒下,而更多受惊的猛兽夹起尾巴,拖着伤残的身躯拼命向远处逃窜而去……

  胜利的先祖们,擦干身上的鲜血,重新搭起草棚,点燃篝火。他们,从此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引言·安且吉兮,人在一万年前后都叹这里好

  一代又一代,他们的生命与遗骸化作空气与“石头”,或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或埋入这片土地中,变成一块块“没有语言的石头”—化石。

  岁月从野蛮的原始搏杀社会移至东汉时代,胜利者为成功霸占肥沃的太湖流域与杭嘉湾而欣喜若狂。历十朝统治,定江山万里,到了汉灵帝刘宏时代。灵帝对南国腹地的杭嘉湖一带格外垂青。一日,他带随员千百,游至太湖西北边新置的一县之地,立即为眼前如诗如画的山水与百姓平和安详的生活景象惊叹不已,于是乎,他摇头晃脑地咏起《诗经》中《唐风·无衣》里的佳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此地即为安吉!安吉县,此地也!”灵帝长袖一甩,金口一开,“安吉”二字随即掷地有声。

  从此,这块土地有了一个名字—安吉。

  这是差不多2000 年前的事。

  “安吉安吉,安且吉兮!此乃人生最好的归宿地也!”在一个竹林环绕、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的山坡上,一位戴着眼镜、体型微胖的老者,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时而仰望清朗的云天,时而环视簇拥在身前身后的那片绿竹青山,不停地喃喃感叹。

  这是公元20 世纪后半叶的又一幅景象。

  公元1974 年,就是这位名叫张森水的浙江籍考古专家,在距安吉不足两百公里的建德境域的一个乌龟洞内,发现了一颗牙齿,这是一颗人类的牙齿,准确地说是一颗人类的右上犬齿,它长在一个生活在五万年前的浙江人的门牙边。学者们认为:“建德人”就是浙江原始民族越族的祖先。

  然而,此后的一段不短的岁月里,在十万平方公里的浙江陆地全境,竟再也没有找到旧石器时代浙江人的任何足迹。


  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安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难道更早的浙江大地上的“先祖们”突然有一天“蒸发”了?已经为探索中国华夏古文明作出过无数贡献的张森水先生不服气,他不相信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找不到万年前人类生活的痕迹。

  “你爷爷的爷爷,就对我们后代说过,我们世世代代栖息的这片土地,有山有水,自古便灵毓秀美,值得安居乐业,所以给你起名时取了‘森水’。森者,森林也,林存于山;水者,清流透彻也,源流不息。森水,意思是好山好水,希望你长大后爱护自己家乡的这片好山好水。”小时候,张森水经常听父亲这样对自己说。

  “考南探北滴水穿石七十耕耘成大业 承上启下点石成金八旬传递续辉煌”。白驹过隙,在张森水先生七十大寿、中国真正开启考古八十周年时,学生们的一副长联,犹如新征程的号角,鼓足了这位老者的干劲。

  公元21 世纪初,人类的语言已经可以数字化传播了。

  七十多高龄的张森水先生带领一众学子,再次来到数万年前那片人类祖先呼啸云天、与猛兽搏杀嘶嚎的土地—安吉。那几十天里,张森水先生与助手们一起在安吉溪龙乡的一个叫上马坎的山岗上,发现了先祖们留下的三百多块带有旧石器时代典型特征的石器物……

  这是一次收获巨大而且学术价值极其重要的考古发现。据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遇见安吉》栏目的讲述:上马坎遗址的考古挖掘结束了浙江无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历史,使中国不再有省级辖区旧石器考古的空白区,把浙江古人类活动历史提前到距今80 万年左右。

  安且吉兮,人类栖息宜居之地,也是灵魂归宿的安宁之域。

  那山,那水,那森林,那原野……皆是上苍所赐的灵性之物。

  六年后的2007 年11 月26 日下午,让浙江历史前推了几十万年的著名考古学家张森水先生在一次野外考古工作途中猝然倒下—倒在了绿的原、青的岩之上,再也没有起来。

  半年后的2008 年5 月27 日,上马坎。数百人聚集在一尊洁白的张森水先生花岗岩雕像前,鞠躬献花。绿水青山簇拥的山岗上,响起一阵激越而庄严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庄严的旋律中,这位中国考古巨人的骨灰被徐徐放入红土中,一个不朽的灵魂从此融入了这片自古“安且吉兮”的红土地里。

  绿意尽染山岗,清水潺流大地。当一阵春风拂面而过,新土中腾起一缕青烟—人们皆在默默地为这位热爱安吉的圣者的夙愿得以实现而感到欣慰。

  安且吉兮。

  安且吉兮……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