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坚守,钱塘夜色最帅气的守护者

2017年10月08日 19:11:10 来源: 浙江新闻APP 作者: 通讯员 陈清平 记者 王艳

  在海宁观潮安保队伍当中,今年44岁的王文浩,岁数并不算大。但由于一直在丁桥派出所工作,而海宁“大缺口”观潮点又恰是丁桥派出所的责任区段,王文浩就成了在中秋节值守海塘一线年头最长的海宁民警。算上2017年,王文浩已为平安大潮守候22载。

  转瞬之间,已过22个春秋

  王文浩第一次上海塘,是在1996年中秋节。他每年管辖的海塘,早年因潮水凶猛,曾冲毁此段江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大缺口”由此得名。“大缺口”的“碰头潮”,是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观。南北两股潮水汇合后,交叉拥抱,两股潮水在相碰瞬间,激起高达数丈的水柱,令人惊心动魄。

  “这几年‘大缺口’的‘碰头潮’,名气越来越响了,再加上交通便利,下高速后只有几分钟车程,所以观潮客越来越多。2004年以后,开始按辖区分段巡逻,潮水来了该注意什么,潮水走了应该怎么撤离,我都会告诉游客。”王文浩说。

  今年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潮水上午9时到。虽然不是大潮日,但8时刚过,王文浩就早早上塘了。不仅这天,每次执勤,王文浩总会提前个把小时上岗,在潮水到来前,进行安全检查,劝阻下塘戏水的游客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

  为工作,节日无法陪伴家人

  王文浩的妻子徐琴春,在盐官旅游度假区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年的观潮节,他们俩只能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一线。

  丁桥到盐官,短短10多公里路程。但对于在他们两人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没有办法,中秋只能提前过,和父母吃顿饭,再吃个月饼聊会天,节日也就算过了。好在孩子现在也大了,双方父母都很理解。” 徐琴春说。有一年,她看到一张新闻照片,其中一辆警车在“大缺口”被潮水浸泡得浮起来了,她被吓得心惊胆战,还以为王文浩还在车里。

  回想起那件事情,王文浩笑着说:“当时是我的一个同事开着警车巡逻,没想到潮水特别大,直接冲上岸,车子被水泡得浮起来,但我们很快就从车里逃出,没想到她知道了这事,打电话问我的安危。”

  由于夫妻俩每年这时候都在为工作忙碌,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看管。有一年,王文浩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时才下班,回来时,妻子告诉他,女儿病了,半夜送到医院。“孩子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和我们一起过上一个中秋节,一开始她也很羡慕别家的孩子,现在一家人已经有了默契,特别理解。”

  守平安,观潮条件日益改善

  “一开始,我们公安执勤的装备特别简单,最多就是一部对讲机,有小灵通算得上‘了不起’了。现在,海宁的观潮沿线已经全部安装了高清视频,这几年又增加了车辆自动统计卡口、热力图谱、安检门、手持安检仪、无人机等先进仪器和装备,科技手段的充分运用,为实现预警预测预防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王文浩介绍。

  22年来,变化的还有很多。王文浩最早执勤时,海塘沿线还没有进行标准化改造,一些地方还是泥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鞋子上全部是泥。观潮游客以本地居民为多,多采取步行、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等出行方式,现在政府在景点周边开辟了停车场,自驾观潮十分方便,海塘上各类安全防护设施都很齐全。

  “除了手机,现在好多游客都带着单反相机,一些专业的还带着‘长枪短炮’过来看潮,每次看到他们开开心心把照片或短视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感觉特别舒心。”

  在王文浩眼里,22年,似乎也并不漫长。“虽然我们工作非常平凡,但只要能保障游客安全,所有付出也都值得。”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