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一对古稀夫妻 坚持十余年送微笑服务

2017年10月03日 13:17:5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施佳琦


胡宝财夫妇在“微笑亭”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佳琦)“公园门票不收费,来,给您一份导游图带着。”10月1日下午,71岁的倪京在“曲院风荷”入口处的志愿服务“微笑亭”为前来咨询的游客答疑。她和72岁的老伴胡宝财是“微笑亭”的志愿者,国庆假期首日,他们在西湖边为游客送上了一天的微笑服务。

  早上八点不到,为避开假期的交通高峰,胡宝财夫妇比往常更早出发来到“曲院风荷”,公园门口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木屋就是两人的服务点。一面不大的橱柜上,医药箱、针线包、充电器、母婴用具等便民物品一应俱全。整理了下桌上的交班资料和导游图,挂上红色的绶带,打开窗口,两人就开始了一天的服务。

  “微笑亭”的志愿服务从早上九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四时。据统计,“十·一”当天杭州西湖景区迎客39.24万人次,不少来到“曲院风荷”的游客或许都得到过两位老人的帮助。



“微笑亭”旁的茶水摊

  “‘微笑亭’的工作主要就是予人方便,提供交通、景点的讯息,‘西湖怎么走’是每天必答的问题。”倪京一面轻描淡写地介绍自己的服务内容,一面抽出纸杯让老伴递给记者。夏天以来,“微笑亭”旁开设了凉茶摊,“每个不同景点的品种都不一样,我们这就是有‘曲院风荷’特色的荷叶茶。”老胡坚持去倒了茶递来。

  事实上,不少时候夫妻俩的服务解决的是游客的燃眉之急。今年夏天高温期,游客中不乏中暑头晕的,一次还遇到外地游客在公园门口暂时昏迷,老胡当即拨打了“120”。遇到次数多了,倪京还能简单“诊治”:“很多遇到蚊虫叮咬严重的来问医院怎么走,我一看就知道这药我这儿有。”就在九月底,他们还帮助了一个与旅游团失去联络的上海老人。

  对于胡宝财夫妇来说,西湖是一辈子的情结。退休前,老胡是西湖景区公安分局的治安管理人员,倪京则是西湖游船公司的工会主席,“前半辈子的时间都在西湖上了。”



倪京在帮游客指路答疑

  临近退休的时候,倪京听说景区园林文物局系统里正在组建西湖志愿者队伍,彼时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刚刚开始。围着西湖工作了几十年的夫妻俩没有多想,就立刻报名加入。“那时候还没有‘微笑亭’,我们就当‘流动’的‘微笑亭’”,老胡笑呵呵地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啊。”

  2004年,西湖名胜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文局)开始注意到西湖边零星的志愿者队伍,分别找到各队志愿者的联系人后,该局团工委负责的“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老胡夫妇成了总队的第一批志愿者。

  为了让志愿者平台更稳定,2010年,“微笑亭”被提到日程上,历时3年,柳浪闻莺、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湖滨晴雨等热门景区和公园景点的出入口,先后建成了6座“微笑亭”、一个志愿者之家和20余个志愿服务“微笑点”。



去年成立的“武林大妈”队伍也有了“微笑亭”

  “最开始‘微笑亭’的日常队伍不到十人,可能也是在我们的感染下慢慢壮大了。”倪京总觉得服务最感染人的就是“微笑”,当她微笑服务完游客后,收获的也是满满的微笑和不绝于耳的“谢谢”。去年G20峰会期间,老两口还参加了管委会组织的学习,记不住英语单词,他们就用中文标注发音,早晚得空了就拿出来看看,“三克斯三克斯”,老胡至今记得外国游客对他们的赞许。



假期游客在西湖边看到“微笑i胸牌”佩戴者,都可咨询

  “微笑亭”的志愿者队伍发展到今天有了千余人,“像他们一样的老人也也有四五百人,都是‘主力部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志愿者总队负责人祝亚萍说。为了将志愿者队伍更日常化,今年六月起,西湖环湖沿线的清洁、安保、管理等数千人员佩戴上了“笑脸i胸牌”,随时随地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我们现在也长期性接受社会上的报名。”

  现在,除了每个月轮到排班“微笑亭”志愿服务外,老胡夫妇还是西湖护山志愿者,每周两次,他们都会到西湖环线的山林里巡查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整治处理,“现在不光是湖上,湖边的每个山林都走遍了。”说到打算干多久,老胡脱口而出:“看需要,要多久就做多久!”

责任编辑: 金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