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前的今天 雷峰塔倒塌 新华社曾刊文告诫“危亡之渐”

2017年09月25日 09:55:2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

  旧时西湖十景“雷峰夕照”照片。

  在杭州这个城市的历史上,有一个日子非常特殊。这一天,西湖边矗立了近千年的雷峰塔倒掉了。据档案资料记载: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杭州西湖南岸,一缕黄烟升起,雷峰塔轰然倒塌!

  当时杭州市民争往观看,万人空巷。《杭州湖山》一书中,一个目击者是这样的描述的:“午后一时三十分,塔欲倒未倒之际,遥见塔脚微起黄烟,疑是野火方起,继而忽如黄雾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烟消雾淡,但见黄土一堆,而敦庞大塔,不知何处去矣,前往观者,日以万计。”

  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新华社曾刊文以此告诫“危亡之渐”

  就在雷峰塔倒塌90周年之时,2014年3月23日,在新华社刊发的长篇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一文中,提到这么一个细节:

  “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谈到作风建设,习近平突然这样发问。

  接着,他分析道:

  “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

  他语重心长地说:“有的事,总觉得不是燃眉之急的事,但恰恰是危亡之渐啊!”

  杭州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它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实际上,自公元10世纪开始,雷峰塔就历经磨难,遭受过三次损毁。1924年9月,因塔砖盗挖过多,加以塔址近旁造屋打桩引起的震动,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雷峰塔轰然倒塌。

  雷峰塔的坍塌,引发了当时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

  1924年前后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是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塔倒后的10月28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鲁迅先生写下了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不几天又写了《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前文借倒塌的话题,寓封建统治必定垮台之意,后一篇是感叹市民的愚昧,竟挖塔砖祈福。

  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一文开篇,鲁迅写道:“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息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

  旧时雷峰塔照片。

  解放前雷峰塔“修复无望” 新中国重现西湖十景“雷峰夕照”

  旧时杭州人曾这样描述杭城的宝塔: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

  杭州人很在乎这个塔。就在它倒塌之时,许多人对雷峰塔的倒掉表露惋惜之情,认为“西湖十景”从此也因为雷峰塔的消失而残缺不全。

  雷峰塔倒塌后,重建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过。

  记者查到这么一组资料:

  1926年1月1日《申报》:官绅商各界发起重建西湖雷峰塔,迭开会议,决议募捐与工,现将捐册刊成,计七百本,已在编号盖印,预备函送各界,共襄斯举。

  1926年10月31日《新浙大事记》:西湖雷峰塔由本省官绅筹款万元,拟加修复,此款旋拨作犒军之用,修复无望。

  1936年1月14日《申报》:西湖南山雷峰夕照古迹,自孙传芳由闽入浙时倒坍后,虽经士绅发起筹款重筑,终因工程浩大,经费困难而中止。现杭市府为保留古迹免于湮没起见,决在塔之围墙四周,加以整理,并在塔旁建一碑亭,详镌事实,并辟公园,以资永留云。

  1935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曾提出,雷峰塔重建宜恢复原状(即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五层)。

  可是,在解放前的旧中国,雷峰塔却一直“修复无望”。

  雷峰塔新塔落成典礼。

  直到1999年9月,雷峰塔景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0年2月至6月,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并制订多项保护方案。

  2000年12月26日,雷峰新塔建造的奠基仪式举行。雷峰新塔沿袭了原塔风貌,为楼阁式塔,八面五层。

  2001年2月15日,发现雷峰塔地宫。

  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宫正式开启,出土内藏佛螺髻发金棺的阿育王塔等珍贵文物77件及大量丝织品。

  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落成。

  2002年11月1日,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雷峰塔正式对外开放。“一件历史的遗憾,一段78年的断层,一个西湖十景的残缺,终于在这一天宣告结束。”

  2002年10月26日,《今日早报》报道了杭州庆祝雷峰塔落成典礼。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