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细雨润心田 留得“廉”气满之江

——推动我省清廉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2020年01月17日 14:06:00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张东红

  “老话讲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我们要学就学那王万祚,一世人否贪铜钱……”近日,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楼村文化礼堂内,一袭麻布衫,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说书人陈永进用方言讲述了临海历史上“铁面御史”王万祚的廉政故事,把“廉”说到了党员干部心中,赢来阵阵掌声。

  “用方言讲本地廉政故事,既接地气,又能加深我们对廉洁修身和清廉家风的理解。”现场一位村干部表示。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当地廉政故事,这场叫好又叫座的精彩演出,是我省深入挖掘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政元素的生动剪影。

  近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眼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入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着力建设阵地,打造品牌赛事,培育廉政文艺精品,着力营造崇德尚廉的社会氛围,在春风化雨、绵绵用力中让党员干部形成“不想腐”的自觉。

  以文化人

  阵地建设深化渗透力

  在嘉兴南湖红船的不远处,有座特殊展馆与之遥相辉应,每天前来观摩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这是我省首家以传承和弘扬红色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展馆——南湖红廉馆。以红船精神为内核,南湖红廉馆充分挖掘地域廉政特色,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展板、实物、声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直观呈现党90多年的红色廉政历程。

  浙江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革命红色文化宝贵资源,这些优秀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洁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党员干部明确价值标杆和行为取向,树起“不想腐”的思想航标。

  近年来,我省各级纪委监委聚焦文化传承,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激活“清廉基因”,着力清廉浸润效果,把阵地建设作为推动清廉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各地教育基地创建形势喜人,宁波慈城清风园、绍兴周恩来风范园、金华陈望道故居、温州王十朋纪念馆、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爱国主义和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全面开花,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熏陶的生动教材。

  不仅如此,各地还深入挖掘、有效整合清廉文化景观资源,串点成线,清廉文化教育专线应运而生。

  杭州充分运用名胜古迹及其人文资源,挖掘其中爱国、勤政、为民、清廉元素,“清风之旅”廉洁教育专线已火热上线;金华深化“清廉+旅游”,今年以来全市优秀家规家训精品旅游景点已吸引100多万游客到访;丽水的6个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全部纳入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之旅精品线路……文化、旅游、清廉互促互融,让游客在“一路清风”中,接受清廉文化的洗礼。

  “寓廉洁理念于人文、风景之中,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涤荡心灵、提升党性,使‘不想腐’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丰富载体

  精品赛事提高影响力

  用光影艺术诠释清廉文化,用镜头语言展示廉洁魅力,用生动故事倡导廉风正气。11月29日,首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大赛在杭州余杭落下帷幕。这是我省建设清廉浙江、开展清廉文化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省各级纪委监委进一步丰富、拓展清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以举办群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文化系列赛事为抓手,着力设计不同载体,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显示出百舸竞渡,齐头并进的势态。

  从廉政杂文大赛、廉洁书法赛到廉政故事大赛,各地纪委监委不断丰富载体,一系列既具思想性又凸显地域性的清廉文化赛事辐射全省,引导党员干部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厚植“不想腐”的丰厚土壤。不断推陈出新的活动在提升清廉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清廉文化的产品供给。

  盛夏七月,浙江图书馆内清风徐来,第五届中国·桐乡廉政漫画大展在此展出。自2007年起,省纪委利用桐乡“漫画之乡”资源,每3年举办一届中国·桐乡廉政漫画大展,现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廉政文化的一个闪亮品牌。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创新的表现形式吸引全国31个省(区、市)6000多名优秀漫画作者参赛,累计收到作品2万余件,评出优秀作品700余件。

  “以前感觉廉政很空泛很严肃,但是漫画的形式老少皆宜,而且特别容易接受。”走出展馆,一位参观者有感而发。反腐倡廉、干部执行力建设、规范小微权力……这些词摇身一变,幻化成一幅幅幽默辛辣、生动讽刺的漫画,让参观者在会心一笑之余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廉政的教育和警示。

  “一开始觉得反腐靠漫画,是不是太过于形式化,但耳濡目染之后,天天都保持一颗警醒的心。”桐乡市一名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如今,廉政漫画已经成为桐乡一景。行走在桐乡的机关、校园、社区、街巷,总能不时看到以廉政为题材的漫画作品,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从而形成全社会崇廉尚廉的良好风气。

  “下一步,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我省将强力推进廉政文化品牌建设,是扩大清廉文化影响面、辐射力,以强化品牌效应,形成品牌集群。”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陈出新

  文艺精品增强感染力

  近日,廉政调腔《甄清官》在新昌县文化中心上演。照例,又是满座。几句高腔引爆整个会场,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演到甄完得罪朝中奸佞,含冤入狱,不少人眼睛里泪水打着转地往下流。

  《甄清官》的火爆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浙江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廉洁文化基因,运用戏曲这一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越剧、绍剧、调腔等形式,编排了《一钱太守》《马寅初》《甄清官》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清廉文化精品戏剧,先后在全省巡演并晋京演出。其中《甄清官》在省内外巡演150余场,累计观众超过8万,多部清廉题材的文艺作品还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廉戏的魅力不言而喻。

  将廉洁理念融合文艺精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省推进清廉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全省提炼挖掘了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深厚文化底蕴的清廉文艺精品,进一步弘扬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唱响清廉浙江的好声音。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在“郑义门”的发源地——金华,广大党员干部对郑氏家族的精彩故事耳熟能详。2016年,省纪委联深入挖掘浦江郑义门家规中蕴涵的清廉内涵,摄制的15集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在央视播出后,引发收视热潮与热烈反响。

  “心里确实被震撼到了,短短十分钟的动漫片含义丰富。我们党员干部更要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看完,不少干部由衷地感慨道。

  历经900多年,从郑氏家规中解读耕读传家世代久远的奥秘,启迪当代人行孝崇廉,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在新时代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通过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因子,为党员干部树起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榜样,使外在强制转化为内在自觉,做到自省自警,激发“不想腐”的内生动力。

  清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机关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廉政之花开遍之江大地,正以独有的芬芳浸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文化支撑,激发出助力清廉浙江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责任编辑: 张东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