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担当,谁在敷衍?这场能力“体检”一目了然
谁在担当,谁在敷衍?这场能力“体检”一目了然
2025年07月25日 14:00:11 来源: 作者: 潮新闻 记者 陶东烨
一张“成绩单”放在案头,有人备受鼓舞,有人面红耳赤。在绍兴市上虞区,干部们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效能革命。今年,该区纪委监委在全省首创“4+1+X”干部执行力评价体系,将334名领导干部纳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能力“体检”。背后是一个区域治理理念的深刻嬗变:干部评价由“评事”向“评人”延伸,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干部考核并非新鲜事,但上虞的改革直击痛点。过去,干部评价常聚焦于项目进度或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却容易模糊“人”这一执行主体的责任与能力差异。该体系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对“关键少数”的靶向聚焦上。“4+1+X”体系将“四季比拼、五榜赛马”中的单位实绩与个人表现紧密捆绑。
图为绍兴市上虞区纪检监察干部聚焦干部担当作为、服务态度等维度,到企业实地走访调研。莫李波 摄
“4”针对镇街、部门、平台、国企四类主体差异化制定标准,承担“1”(发展绩效榜、项目攻坚榜、强基示范榜等相对应的“三定”方案明确的基本工作履职情况)的领导干部成为主评对象,“X”(改革创新榜、争先创优榜)及作风问题等负面清单的情况则转化为奖惩指标。真正让“谁在担当、谁在敷衍”清晰可辨,每个“关键少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和短板一目了然。同时,分类评价干部的做法,实质上承认了不同岗位的职责特性与治理逻辑差异,避免了“一把尺子量所有人”的公平性缺失,为“精准画像”提供了制度可能。
执行力评价的生命力,在于结果的刚性运用。上虞每季度对干部开展执行力赋分,首轮覆盖334人次,结果直通区委领导、组织部及所在单位,链接季度激励、年度考核等。一方面作为对优秀者予以提拔重用、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末尾者实施约谈问责、调整岗位等,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的干部管理生态链。这与该区年初推行的“诊断式反馈”形成呼应,当时通过“四维对标”数据模型识别96名触及警示线的干部,其中32名暴露“排名虚高、指标滞后”的隐蔽问题,动态跟踪使干部状态“全程在线”。
上虞提升干部执行力的改革探索并非孤例。2024年起,上虞推行“千企评中层”,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让1500余家企业对330名涉企干部在担当作为、服务态度等维度直接打分。企业反馈直接转化为干部考核权重,排名前11者获评先进,后28名被约谈整改。
置于全国视域下,深圳推出营商环境指标考核,江苏昆山开展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两者侧重于经济指标。上虞“4+1+X”干部执行力评价体系覆盖了发展、改革、治理等多领域干部,更适配县域治理现代化综合考评需求。
抓“关键少数”就是抓发展全局。从“千企评议”到“4+1+X”,从村社干部延伸到区管领导干部,从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深化至“能者上、庸者下”的刚性兑现,上虞揭示了干部治理的关键在于激活“人”的要素,给“头雁”树好行动标尺。它不仅量出了干部的真实高度,也量出区域发展的未来空间,更量出了一座城市对高效治理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