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凌波仙 静挹君子德

2025年07月22日 10:33:06 来源: 作者: 孔露燕


本视频由AI生成

  东海之滨,普陀山畔,每逢岁寒将尽,便有凌波仙子踏水而来。那水仙素瓣若雪,金盏凝露,不与群花争艳,独守一隅清芬。古人云:“花之君子者,水仙当居其一”,普陀水仙是中国传统名花,也是舟山市花。翩翩凌波仙,静挹君子德,水仙之美,在仙人之姿,更在君子之德。明代徐有贞在《水仙花赋》中这样说:清兮直兮,贞以白兮,发采扬馨,含芳泽兮,仙人之姿,君子之德兮。一句话,将水仙的姿态形象与品性象征作了高度概括,水仙承载的是自古以来清官廉吏追求的人格力量。

  一缕清芬,浸润党员干部的灵魂。普陀水仙之香,清而不浊,雅而不媚,若有若无间便已沁人心脾。这让人想起《楚辞》中“纫秋兰以为佩”的屈原,他将香草系于腰间,以草木之芬芳喻品德之高洁。在那个“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时代,屈原宁可抱石沉江,也不愿让清白蒙尘。就像普陀水仙生长在咸涩的海风里,却能将苦涩酿成清香。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隐时,庭前正植着几株水仙。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那窄小的茅屋、清淡的饮食,反而成就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水仙之德,正在于它懂得拒绝:拒绝妖艳的颜色,拒绝浓烈的香气,甚至拒绝肥沃的土壤,只在清水白石间绽放本真。党员干部要学习水仙之香,将廉洁视为精神的清香,懂得拒绝形形色色的诱惑,守住宁静淡泊、一身正气。

本图片由AI生成

  一颗素心,照亮干事创业的征途。普陀水仙的花瓣,白得透亮,没有一丝杂色,像君子坦荡荡的胸怀。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子罕辞谢他人赠送的宝玉,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他的这颗“素心”,正如普陀水仙的洁白花瓣,容不得半点瑕疵。东汉杨震在暮夜拒金时,曾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个“知”字,道破了廉洁的本质: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表演,而是对自己内心的忠诚。这种对纯粹的坚守,就像水仙只需要一捧清水、几块石子就能生长,真正的君子,从来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来堆砌自己的价值。党员干部需明白,廉洁的底色越是纯净,为民的初心越是坚守,人生的画卷才越能经得起岁月的冲刷,干事创业的征途才能越走越宽阔。

  劲节凌寒,支撑逆境担当的脊梁。普陀水仙盛开在冬末春初,当别的花还在沉睡,它已在料峭寒风中挺起纤细的花茎。君子之德,往往在艰难处境中更见光芒。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囚于土室,潮湿阴暗,臭气熏天,却写下《正气歌》,历数古今忠臣义士,以“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自勉。他的气节,正如普陀水仙在寒风中挺立的花茎,越是艰难,越要绽放,即使遭遇风雨侵袭,花瓣依然舒展,花茎依然挺直。北宋范仲淹被贬饶州时,友人劝他“少贬其志”,他却回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种在逆境中坚守的勇气,让廉洁不再是书斋里的空谈,而是实践中的担当。党员干部应将廉洁视为生命的气节,那么无论顺境逆境,都会像水仙一样,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

  (作者单位为舟山市定海区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 郑祥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