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三识”甄完与甄完“三识”

2018年12月24日 14:18:55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新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周巧米

  《甄清官》取材于明代浙江新昌籍廉吏甄完的真实故事

  “甄布政,甄布政,长椽细瓦擂鼓门,八十公公作樵夫,七十婆婆织纺锭,两只小船运菜差一顿……”这首赞颂一代廉吏甄完的民谣,一直在新昌传唱。甄完一生清廉为官,勤政为民,气节脱俗,名垂青史。“清官第一千秋颂,布政美名万代传”。

  初识甄完,源自新编廉政调腔《甄清官》,大幕拉开,一阵由缓转紧的大锣声、大鼓声和大钹声,由震耳欲聋渐渐转为深沉雄浑,将我带进那起伏跌宕的剧情——也让我这个新新昌人,与御赐“清官第一”的甄完有了“一戏之缘”。

  又识甄完,源自岗位变化,我从新昌县副县长转任县纪委书记。随着天姥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建设,甄完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饱满起来。他为官三十余年,无论官居何位,都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展现出一代廉吏两袖清风的风范。

  再识甄完,源自《甄氏祖训》的挖掘整理,甄氏祖训二十六则淋漓地展现了淳朴清正的民风、勤俭朴实的家风、诲人不倦的师风……正因为有这样的好家风好家训,铸就了甄完的坚毅品格、坚定信念和坚韧节操。

  “三识”甄完,这并不是简单地观看一场廉政戏剧、参观一次甄完故里、诵读一篇甄氏祖训,而是从粗浅的感性认识到深刻的理性认识,这其中,甄完“三识”又给我无限启迪。

  甄完拥有深厚的学识,自幼家贫,天资聪颖,塾窗偷听,沙滩作纸,而后幸遇恩师,寒窗苦读,于永乐十八年乡试中举,次年登进士第。

  甄完拥有过人的见识,赴京会试,路遇钱塘,许诺:若做官,绝不贪赃枉法。不为人所惑,不为物所迷。任河南布政使期间,经手治理黄河的经费成千上万,但账目却一清二楚,即使是检验金银真假时锉下的两大包金银粉末,也如数上缴国库,毫厘不侵。

  甄完拥有超凡的胆识,任河南布政使时,正逢黄河连年泛滥,洪涝成灾,百姓流离失所,但赋税叠加,民怨载道,有状告官府者被判入狱。甄完不仅彻查案件,为冤屈的人平反昭雪,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徭役,还冒违反大明律例、私开粮仓要被杀头、抄斩的危险,开仓赈粮,解民于危难,被誉为“甄青天”。

  甄完“三识”,放眼当前,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说,“三识”既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又是一种精神和品格,更是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情怀、对责任的担当。置身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深学理论、精学业务、广学知识,不断提升理论修养、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重视并践行家规家训家风的传承和弘扬,充分发挥家规家训德治礼序的教化引导作用,凝聚和传递社会正能量。要注重提升主动担当的政治自觉,锻造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增强善于担当的政治本领,牢记责任使命,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勇于正视矛盾问题,敢于直面困难挑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源之洁者其流必清,源之浊者其流必浑”。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有了新使命、新目标,让我们以甄完为标杆,以廉为基,勤增学识、广增见识、勇增胆识,用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绘就新时代的辉煌画卷。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