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禁微易 治末难

2018年07月26日 16:23:21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台州市路桥区纪委驻区检察院纪检组 邵立丰

  近来读《习近平用典》,偶见格言“禁微则易,治末则难”,颇有感触。这句话记载于《后汉书》中东汉太常丁鸿写给汉和帝奏疏中,原文是“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其意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该格言喻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曾被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类似的寓言在我国古典里还有很多,比如《韩非子》记载的箕子见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就心生恐怖,断定纣王以后将更加奢华无道,乃至亡国,后来事实的发展证明了箕子判断的正确。

  也许有人会认为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以对于一些小错误不可过于神经过敏、小题大做。诚然,涓涓之水不可能瞬间破岩,从葱青小苗到参天大树还有很长的发展阶段。可是,关键在于人们对于细微问题的轻视,导致不能正确的判断,这才是最为致命的原因。因为,许多事物发展的速度时常会超出人们的预期,突破人们设想所掌握“度”,从而超越人们所控制的范围。就如火苗刚起不加扑灭,自认为在可控范围内,然而等熊熊烈火就难以灭绝了。而且熊熊烈火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火苗的损害。所以,古代先贤注重防微杜渐,还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当年丁鸿写的奏疏,促使汉和帝及时出手镇压了权臣窦宪的反叛,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观今宜鉴古,在当前反腐斗争中,注重未雨绸缪,加强源头治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党风廉政工作上的“禁微”,一方面对于一些新现象、新情况,要善于冷静观察、深入分析,有些苗头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同时,要善于根据实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廉政教育,注重弘扬正气,加强正能量的积极引导。此外,防微杜渐并不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更不能一发现有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上纲上线”。因为发现错误是一方面,如何惩治是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法家思维在于轻罪重罚,妄图以此来控制罪行的发生,而实际却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坚持罪罚相当的原则。

  作为一名党员,唯有注重防微杜渐,在任何时刻保持慎独慎微,才能永葆清廉本色。同样,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更要善于结合实际,强化内部监督,注重源头防控,从而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