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贺岁片”有魔力

2018年03月30日 16:19:55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史健岚

  为了剧情需要勇入泥潭。

 请村民现场“教”打牌。

  为演“喝酒戏”喝下6瓶水。

  2018年春节,一部特别的“贺岁片”在朋友圈里刷了屏,它就是由海宁市纪委市监委专门编制并拍摄的春节纪律教育三部曲《陷阱》《防线》《转战》。

  为什么说它特别?因为电影中的故事演员全部来自海宁市的纪检监察干部,拍摄的场景也全部取自本地。

  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着本土的乡音,这样特殊又接地气的“贺岁片”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

  那么,这部微电影究竟有啥魔力?记者也深入片场,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一个场景改了十几稿

  “纪律教育要入心,首先场景就要真实,这样大家才有融入感。这种在农村赌博的场景,必须找有经验的人来挑挑刺。”会议室里,剧组创作人员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关于农村党员赌博的剧本,市纪委市监委宣教室主任李迪刚对场景设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问过一些当地村民,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视频,了解到打牌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作为微电影的监制,市纪委市监委宣教室副主任王磊马上接上话,毕竟剧本场景已经反复修改了十来稿,如果再推翻,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又都白费了,他心里也犯嘀咕。

  “我们坐在办公室里臆想出来的场景,哪能接地气?不真实就不能入眼入心。”李迪刚坚持说道。

  “现在这个剧本,可能大部分人看了不会发现什么问题,但对真的参与到赌博中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说农村打牌一般比较随意,不是很讲究,饭桌上就能自娱自乐起来。”正当气氛有些紧张的时候,丁桥镇纪委副书记宓东群打破了沉默。

  于是,较真的创作人员又专门去了村子蹲点了几天,才发现每个村总有那么固定的几个人和几个点,在村里小店或者某户人家的家里,聚在一起打牌。对照着现实,王磊又把“想象”出来的场景再次进行修改。

  零摄氏度,依然春装上阵

  “冬天拍夏天的戏?”当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干部朱晓琳拿到“出国游”的剧本时,嘴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现在可是数九寒天啊,而且流感病毒又这么厉害,医院都爆棚了呢,不会真的要穿春装上阵吧?”

  “现在春节放假,不像以前都窝在家里忙着过年走亲戚,很多党员干部趁这个长假,带家人到温暖的地方度假,很多人还选择去国外旅游,这个是新动向,真的有必要进行纪律提醒,大家辛苦下吧。”王磊安慰道。

  拍摄当天,朱晓琳穿着又短又薄的春装,其他几位演员也都只穿了薄薄的休闲服,与一旁穿着厚厚羽绒服的工作人员,形成了鲜明对比。别看镜头中演员们谈笑风生,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但其实在拍摄过程中,纪检监察干部们都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大家仍一遍一遍地演,让记者也深感敬佩。

  “职业病”犯了

  一群搞纪检监察工作的人,来做演员,会不会让人很出戏?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为了呈现出一部完美的节日纪律教育影片,剧组成员们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是在背台词,就是在演戏,连吃饭间隙也在讨论着剧情。

  初次体验微电影拍摄的丁桥镇纪委纪检监察干部唐岐虽然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台词很少,但是第一次面对镜头,还是紧张得不行。“在表演前,我都想好了要怎么讲怎么演,但当拍摄板‘啪’地一声打响,我就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面部表情仿佛不受自己控制。” 唐岐告诉记者。

  虽然都是“零经验”,但纪检监察干部们的“职业病”还是没变,干什么都认真、投入。即便是整部剧中只有一个镜头带过的戏份,纪检监察干部们也并不是一味得照着剧本演,而是把生活的体验、对纪律意识的理解融入到角色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边演也边修改着剧本,力求将角色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更加明显,将角色刻画得更加生动。

  “这些纪检干部工作特认真、标准特高,有时一点不满意就要重拍,所以比较耗时,但说实话,看到他们这么拼,我们干到凌晨也情愿。”摄像师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