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家的耕读故事

2018年01月04日 12:01:47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宁波市海曙区纪委 张姗姗

  宁波海曙区沙港村全祖望故居。

  从宁波市中心出发,沿着214省道一路向南,有一个千年古村——沙港村静立于世。一代史学大家全祖望的子孙们就在此代代繁衍。让沙港村村民自豪的不仅是悠长的历史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是耕读传家的全氏家风。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今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经史学家,书院教育家。雍正七年(1729)贡生,乾隆元年(1736)举荐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为李绂所赏识重用。第二年,因为李绂与张廷玉不和,散馆之后以知县任用,于是愤然辞官,返回故里,专心于著述,不再出仕。

  全祖望虽然仕途坎坷,但是品格耿直清正,才情汪洋恣肆,是浙东人民敬仰的先贤之一。《光绪鄞县志·人物传》评价其“性伉直,负气忤俗。有节概,其学渊博无涯,于书靡不贯穿”。其著作极为宏富,多达35部,400多卷,且大部分学术著作用力极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全祖望曾经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继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注重史料校订,精研宋末及南明史事,留心乡邦文献,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曾续修黄宗羲《宋元学案》,博采诸书加以补辑,成书百卷。又曾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全祖望秉笔直书,文采斐然是继司马迁之后最有文采的传记史家,以卓越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全祖望怀抱经世大志,潜心学术研究的正气风骨与其年幼时熏陶的良好家规家风不无关系。全祖望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的书香之家,他的父亲对他要求极其严格,他也从小跟随父亲读书识字,因此养成了他勤奋治学的良好习惯。之后全祖望又受到董正国先生教习,少年的他几乎游走于课堂和书斋之间,醉心于诸子学问。全祖望年少时不仅聪慧过人,且嫉恶如仇。

  14岁考上秀才之年,他前往孔庙参拜,在大成殿名宦乡贤祠里,他看到叛明降清的将领谢三宾和张杰的神主牌位时,不禁怒火中烧,大声呵斥“这两个卖主求荣的无耻之徒,怎能玷污宫墙”。随即拿下这两块牌位用力摔在地上,丢入泮池之中。至康熙中叶,稽古洽闻之士几乎凋零殆尽,时人多从事帖括之业或词章之学,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空疏不实的学术风气。全祖望承袭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发出“求其原原本本,确有所折衷而心得之者,未之有也”的感叹,确立了学贵自得、融会百家的治学宗旨。其晚年虽然贫病交加,却依旧著述不辍,留下不少传世之作。

  “仔细研究这些名人的家规家训,对内,它刻画了一个家族的肖像;对外,它提供了一把解码一个家族特征的钥匙。”海曙区洞桥镇纪委书记龚安君表示。近年来,洞桥镇党委坚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以研究挖掘的基础性工作为依托,开展“用好家风引领信仰之舟”系列活动。

  “让家规家训文化走出‘深闺’,既是弘扬传承好家风、不忘本的需要,更是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夯实执政土壤的需要。”海曙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史健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