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村的来龙去脉

2017年07月18日 18:29:21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杭州市滨江区纪委 王文魁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宋代诗人陆游《长相思》描写的正是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西兴一带钱塘江滩的旖旎风光。

  如今的长河街道,高楼林立、商业发达,一派现代都市风情,钱塘江边耸立的是阿里巴巴、网易等知名大公司的总部。横跨杭州江南副城的彩虹高架下面,后现代建筑风格的白马湖创意城旁,保存着一片古色古香、风格各异的明清建筑群。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长河街道天官社区的“九厅十三堂”。

  天官村(现天官社区)原是千年古镇长河镇(现长河街道)镇治所在地,长河最大的姓氏是来姓,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来氏聚居地。

  该村为什么叫天官村?听老辈人说这里出了个“来天官”,这个“来天官”具体叫什么?有什么事迹?“来天官”的历史早已模糊,除了口口相传的一鳞半爪,一切仿佛埋没在历史尘埃中,无从得知。

  来氏家族有一本《萧山来氏家谱》,文革期间有赖老人慧眼而得以保存,长河镇政府1988年赠与萧山档案馆,现为该馆镇馆之宝。同时,长河街道存有《长河镇志》。这《长河镇志》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由来氏后人、时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来新夏、上海大学政治系主任来可泓等知名学者参与编撰。

  《长河镇志》载: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来氏始祖、河南开封府鄢陵人、龙图阁学士来廷绍举家南迁,出任知绍兴府事,上任途中病殁于萧山祇园寺,葬于萧山湘湖,辛弃疾为其作墓志铭。来廷绍的直系亲属遂居萧山长河(现属滨江),繁衍生息,世代绵延。

  实际上,来氏家族世代耕读,甲第繁盛,据萧山档案馆藏《萧山来氏家谱》载,明、清两朝出过文进士21人,武进士3人,举人39人,武举人18人,庠生97人,故有“无来不发榜”之谚。明、清及民国初期,来氏一族前后出仕387人,分别在22个省任职,长河来氏“三石六斗芝麻官”之说即源于此。其中明代来宗道历官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曾担任内阁首辅。

  翻着这些发黄的旧纸张,尘封的时光似乎渐渐走近,响起历史的回声。

  来三聘,字任卿,明万历十一年进士,累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来三聘任湖北黄梅县令时,以善断疑案著称,有“君要黄梅安,除非来萧山”之谚。黄梅任上,他整饬风气,发现贪官污吏和衙役搜刮民财、中饱私囊,即秉公执法、严肃查办,将贿赂钱财充为解费,上交国库,深受民众爱戴。来三聘在官20年,性甘淡泊,事必躬亲,“座不置茵,卧不设褥”,时人说他“廉于官,惠于民,肃于家”。

  及至现代。来裕恂,字雨生,光绪十六年,求学杭州诂经精舍,受业于国学大师俞樾。因受新思潮影响,东渡扶桑,获文学士学位,回国后加入光复会。1927年6月,出任绍兴县县长。任上,“对于征收,革除历年不给正串之弊;对于地方公益,于设法补苴外,恒捐俸以维持之”。因乱兵频繁过境,悉索诛求,下属建议由商会敛钱,借以经手自肥,来裕恂不允,反把自己历年工薪稿费所节储蓄拿出来应付局面,不与世合污,终捉襟见肘,乃挂冠而去,继续从事钟爱的教育文史工作。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探求家族历史,不仅在于寻根,更在于理解并承接历代先祖凝聚的道德情操与家风文化。忠厚、勤勉、正直、善良构成乡土中国的厚重底色,“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为官者家风纯正,清正廉洁,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来氏家族的廉政典范故事,穿越千百年仍烛照后人的心灵,浸润子孙的心田。

责任编辑: 王国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