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用地“不靠书记靠数据”

2024年01月08日 10:45:45 来源: 《反腐败导刊》杂志 作者: 记者 何红伟 通讯员 黄媛媛

  温州市第一批“数据得地”企业集中签约仪式现场。温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温州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突出,这不仅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还成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如何在保障优质中小企业用地的同时,又能够防范廉政风险发生,成为温州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温州市纪委监委以问题为导向,密集调研,创新推出让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的“数据得地365”供地新机制,形成了“不靠书记靠数据,不找市长找市场”的鲜明导向。

  据悉,“数据得地365”供地机制按照“公开公正、数据客观、指标量化”原则,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企业的产业类型、产值规模、亩均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等内容进行量化评估,根据综合赋分排名,逐个对接供地,实现地块与企业双向匹配。目前,根据“数据得地365”供地机制,该市产值超亿元或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无自有生产用地的工业企业,亩均综合评价为A、B类企业,销售收入、税收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的企业等三类企业将优先得到供地保障。

  今年以来,温州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省纪委监委有关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持续做深做实政治监督的部署要求,把开展工业用地数字化配置改革作为政治监督重点项目,对“数据得地365”供地机制的落地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督促经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履行职责职能,以强有力监督强化企业用地“批、供、用、管”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营商环境提升从“重点扶持”向“机会平等”转变,让“数据得地”真正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数据得地’供地机制的运作需要建立精准、全面、实时的数据池作为支撑,对此,我们靠前监督,从严把关数据质量,确保用于评审的每一条数据、每一份资料都真实可靠。”温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为了让归集数据“晒”在阳光下,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市经信局制定出台阳光化评审机制,严格规范预评审流程,明确项目申请、资料审核、赋分排名、确定入选企业等环节流程和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压缩“一把手”自由裁量空间,有效防控廉政风险。

  “数据得地365”供地机制让更多中小企业看到公平获取要素资源的预期,坚定了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信心。“以前向政府申请供地多次,但都没成功,这次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很顺利就拿到了用地。”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文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受供约21.9亩工业用地,预期产值将扩大3倍。他表示,用地问题解决后,将计划把省外项目陆续迁至温州,安心扎根创业。

  “‘数据得地365’机制不仅实现了供地模式从‘人工筛选’向‘数据智配’的迭代,还推动企业享受政策从‘跑腿公关’向‘无感直享’转变。”温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制已初步实现企业拿地公平公开,但如何加强项目供地后的全过程监管并及时发现潜在公权力运行问题也是关键。目前,该市纪委监委针对项目供地后缺乏全程监管的问题,督促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打通与“温州市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的链接,推动监督工作与大数据信息深度融合,有效跟踪土地供给后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稳产等情况,为做好供地“后半篇文章”搭建了一道牢固的“清廉防线”。截至2023年11月底,已完成71家优质企业项目供地工作,供地1734.3亩。


责任编辑: 何红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