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暖风,融了北门街的寒冰 ——村集体“三资”从“自留地”到“共富池”

2023年07月09日 17:10:15 来源: 《反腐败导刊》杂志 记者 作者: 何红伟


  (图说)温州乐清市蒲岐镇北门街村高速口夜景图。陈秋鹏 摄

  从温州乐清市沿着甬台温高速一路向北,驱车约20分钟后,便能远远地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车子一驶出蒲岐互通口,便到了北门街村地界。北门街村位于乐清市蒲岐镇的核心位置,是抗倭名城蒲岐古城的北大门,素有“守卫一方安宁”的美誉。

  如今,北门街村是乐清当地最有名的共富村之一,去年村集体收入近4000万元。然而很多年前,这里却是典型的矛盾村。变化始于2019年开始的清廉之治。该村是如何实现美丽蝶变的?清廉是如何促进乡村发展的?记者两次进村,一探究竟。

  选好带头人 走好群众路

  发展关键在于选好带头人,勤与廉是带头人必备要素。对于这一点,北门街村的村民颇有感触。

  走进北门街村,提到前两任村干部姚氏和崔氏时,很多村民都要皱起眉头。2002年至2019年期间,村主要干部的位置长期被姚氏和崔氏轮流霸占,双方在各自任期内,都把村集体资产当成“自留地”。

  姚昌钱被查后,面对村内氏族矛盾重重、村民对村干部极度不信任、村委会班子成员不睦等状况,村内没人愿意收拾这个“烂摊子”。

  2020年初,心系家乡发展的退伍军人张雄进入“能人引进”工程的视野。张雄曾担任企业高管,拥有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化经营理念。通过竞选,张雄主动接下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

  走好“群众路线”成为张雄跳出前两届村干部被查“魔咒”,重获村民对村干部信任的关键一招。

  上任以来,张雄和其他班子成员轮流在村委会坐班。“保证任何时候村民都能敲开村委会的门”,这是张雄的工作要求。面对上门咨询问题的村民,坐班干部耐心细致予以答复并协助解决问题。在此之前,村委会“空壳”问题严重,村干部指派的代班人员,只在岗不见面。除了“迎进来”,张雄还主动走出去,进到村民家里,了解村民对村委会的想法、期待,对村务的疑问以及家中的困难。

  民心顺了,才能凝聚发展力量。有感于新班子成员的积极作为,在村口经营蒲岐银龙饭店“80后”杨银龙于2021年申请入党,还有乡贤在时隔数十年后,把党组织关系重新迁回了村内,关心村集体发展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以清促治 开好三道“信任方”

  北门街村二十年时光累积的不信任“寒冰”,让村民已经习惯性戴着“不廉”的滤镜审视每一名村干部和每一项村集体项目。信任危机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北门街村每一个人的心头,压缩着村干部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

  如何重拾村民信任?让村集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北门街村需要找到的“金钥匙”。

  鉴于以往教训,扎紧“一把手”监管制度笼子迫在眉睫。为保障新一届班子廉洁履职“不出事”,蒲岐镇纪委指导村委会完善《北门街村“三资”管理制度》,“五议两公开”程序不再是纸面文件。此外,依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系统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针对村集体财务支出和村集体资产出租监督网逐步确立。在乐清市纪委监委指导下,张雄为北门街村还开出了三道赢得村民信任的“方子”。

  公开村集体“三资”,是第一道“方子”。此前,该村集体“三资”一直是个谜。“谁都说不清到底村里有多少集体商铺,多少养殖滩涂,至于租金更是一本糊涂账。”村民张昆奶这样描述之前村集体“三资”混乱程度。2020年,张雄组织新班子清查村集体“三资”,45间商铺、1294亩滩涂、村集体收支以及村集体土地等“三资”情况,第一次条目分明地呈现在村民眼前,村民通过遍及全村“监督二维码”,随手一扫就能看到村内工程项目、“三资”管理、重大事项决策等情况信息。

  公平租赁村集体资源,是第二道“方子”。原来600平方米的厂房年租金8000元,且10年不涨租,现在需按招投标程序,村民公平竞争,年租金涨到了3万元,且一年一签。其他村集体所有的商铺、滩涂、铺位等,也均按规定以市场价格重新公开招租。

  公正作为第三道“方子”,是张雄等7名新班子成员对村民的承诺。对于北门街村的任何村级工程,班子成员都不参与,只做服务和支持。这也打消了村民对村集体项目的抵触、怀疑态度,重新展现出对新村委会班子的信任。

  引进发展活水 推动清廉自治

  有了村民的信任,就有了发展的根基。招商引资,引进海鲜城,大力发展夜经济,如今的北门街村正激荡起发展的活水,迎来了一场场蝶变。

  2020年,北门街村依据“海鲜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1.5亿元投建海鲜城,闲置的60亩村集体土地上,“长出了”一幢4层海鲜市场大楼。投入使用后,在首期20年的租期内,村集体光租金一项,每年可增收100万元,期满后按市场价招租。“它将成为浙南地区海鲜批发及零售集散地,并衍生出冷冻、电商、物流、海鲜文化等发展方向。”张雄称它为“村里生金蛋的鸡”。

  清廉底色成为该村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谈及投资海鲜城项目的原因,投资人黄黎明说:“除了北门街村海鲜产业‘名声在外’,更重要的是村干部展现的‘廉洁’气象吸引了我,他们做事有规矩,减少了我的投资风险。”蒲岐镇纪委副书记周晓超介绍,从项目立项开始,到招投标、签订合同、项目推进等每一个环节,张雄都要向镇纪委咨询相关廉洁风险点和监管举措。

  从不信任到村民拥护,北门街村已经深刻体会到清廉带来的发展力。从2020年开始,北门街村不断加强清廉自治能力,推动村级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力量作用,加强村集体“三资”、村级小微权力和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规范履职监督,锚定清廉村居建设,激发“廉洁”动能,释放干群干事激情。

  共享发展成果,更加坚定了村民关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心。84套困难群众联建房一期顺利开工,二期已在谋划。惠及高龄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邻里食堂”成了“网红食堂”;村集体每年为村民缴纳近200万元。医疗保险费,近两年每年分红超千万元,让村民收获满满的安全感、幸福感。

  一湾清溪绕古城,廉廊议事话共富,这是当下北门街村的模样。北门街村正乘着清廉村居建设的春风,融化了横亘在干群心中二十年的寒冰,绘就一幅春意盎然的乡村共富图。

  记者手记

  记者两次走进北门街村,深刻感受到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年4倍增长的成绩背后,清廉建设作用显著。

  在村民口中,原来的村干部“打破头”上位只为“谋私”,而现在的村干部不仅听取村民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还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该村用三年多的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从890余万元提升至3719万余元,其中既有乐清市纪委监委及蒲岐镇纪委的靠前监督指导,也离不开该村持之以恒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努力。

  在这个古老的小渔村,记者见证了北门街村生发于内心的清廉建设追求,焕发出全村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精神面貌,打开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局面。


责任编辑: 何红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