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创“股权分红+社会治理”工作模式

平湖:村民分股权 村务更清廉

2019年09月03日 11:26:25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本网记者 林庭宇

  “没想到会被评上‘和美股东代表户’,股金分红也多拿到了200多元。”在嘉兴平湖市当湖街道通界村的“股权分红+社会治理”相挂钩分配模式表彰大会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东陈志英满脸骄傲。“平时‘表现好’可以‘多分红’,让大家干劲更足了。”

  从2018年起,通界村就开始创新试点“股权分红+社会治理”科学分配模式,将每个股东户的股权分红与农村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希望通过奖惩挂钩的形式进一步激励村民自治,推进农村社会治理。

  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民政厅2018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清廉村居要“推进权力公开规范运行,构建清廉有序的村居治理体系。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德治礼序、村规民约的教化作用”。平湖市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将股权分红“融入”农村社会治理,在推动村民自治的同时,促进规范干部干事,保障村务工作清廉有序开展。

  村集体资产变身“美丽基金”

  作为首批荣获股金加权的股东之一,通界村村民毛龙法在被问及股权分红时,不禁喜上眉梢,“今年我们家因为‘业绩’好,比人家多分到了138元。”以毛龙法家庭为例,股权证显示该户持有4633股,总股金4633元,机制创新前,每两年可按股金的10%获取分红463元,但此次他们一家获评“和美股东”户,获得了30%的加权,多分了138元的分红。

  “和美股东”户,便是毛龙法口中的“业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推行多年,但是,惯常的分红模式仅以各股东户的股本基数为标准,分多分少全由底册说了算,是笔纯粹的“经济账”。2018年,平湖市当湖街道通界村在首创“股权分红+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将每户股东户的股金分红与美丽乡村、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农村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相结合,用奖分和扣分来记录农户参与乡村管理的综合行为,产生农户治理积分,然后再把集体分红和积分挂钩,在传统的按股分红的基础上,增加按积分激励,并向高分农户倾斜,激发和调动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2018年通界村用于股金分配与加权发放的金额为50万元,分配股东户数为698户。其中共有163户股东因主动投身农村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获得了相应百分比的股金加权。表现最优秀的股东户可在股本基数上合计加权60%。

  股权分红激活农村自治

  “‘股权分红+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唤醒了村民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活力,破除了过去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浩表示。

  目前,通界村共设置正向加分事项13项,涉及文明家风、平安创建、美丽庭院等方面。根据入股的多少和加权比例的不同,股东最终获得的加权分红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不管分红拿了多少,对村民来说都是一种公平体现,付出多了,收获也多,而拖后腿的股东也会有所减权。”通界村党总支书记毛建明,目前设立负向扣分事项9项,包括违反双禁、“三改一拆”、垃圾分类等行为,每项减权10%。同时明确对违反法律并造成严重影响、参与组织黄赌毒或黑恶势力等情况的,取消当年度股权分红。

  省农业农村厅专家认为,基层治理的很多工作需要百姓的配合与支持,平湖全省首创的这一分配模式,最大亮点就是激发了基层百姓的治理积极性,摆脱了多做少做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通过股权分红将每个村民都联系起来,让村民主动投入到农村社会治理中。

  清廉村居靠村民来建

  如何保证股金分红公平、公正、公开?如何让股权分红有依据、经得起质疑?平湖市各行政村在实施这一工作中,分别结合实际,制定了积分制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到在股权分红中有加分、扣分、增减分红金额的,都由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并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调查核实,经村班子集体讨论后,再提交村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此外,为确保权力阳光公开运行,在走完以上所有程序后,还要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最后才通过表彰大会进行表彰奖励。

  “这样的程序设置,让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直面广大群众,将党员群众置于同一分红竞赛环境下,倒逼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不断提升精细化社会管理的工作水平。”朱浩告诉记者。

  由于股权分红直接与村民(股民)利益挂钩,村民(股民)群众关注度很高,群众监督意识也很强,只有把分算准了,群众才能信服。平湖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从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督制约。“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而言,只有做到彻底的公开透明,才能切实取信于民,有效回应各种质疑,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实处发力。同时,这也让民主监督成为全体村民的行动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社会风尚。”

  为了让村干部职责范围、履职方式、权利边界更加一目了然,堵死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歪路,下一步,平湖市纪委考虑在各村设立小微权力清单,“这样一来,村干部办事有规矩了,村民监督有依据了,办事情全都公开透明了,村干部想贪污也贪污不走了。”

  变“百姓看”为“百姓管”

  平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徐峰


  平湖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素有“金平湖”的美誉。改革开放40年来,平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通过连续14年实施“强村计划”,大力实施“飞地抱团”项目,当前平湖市的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基础厚实、产权清晰,这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层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与此同时,在基层治理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三资”管理不够规范、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不强、基层微腐败相对多发等问题。如何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平湖市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去年,平湖紧跟清廉浙江建设步伐,将“清廉村居”作为清廉平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大力推进,力求实现“村级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更加优化,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工作目标。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唤醒村民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活力。过去,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因此,我们考虑,如何才能让村民进一步参与其中?如何能通过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获取村民信任?如何通过制约,提升村民满意度?“股权分红+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便应运而生。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该收益分配模式直接挂钩村民切身利益,将每年村里的分红与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设置加减分项目,同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动态调整。通过引入奖惩制度,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参与治理,推动形成“人人争当先进,户户争创文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由于村民关注度高、监督意识强,也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督制约,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实处发力。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股权分红+社会治理”实施以来,我市各村群众治理参与率明显提升,村规民约执行情况有效提升。接下去,我们还将对该制度进行深化探索,逐步实现由“干部管村民”向“村民管干部”转换,回归基层治理的初心、本心,不断提升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 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