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江浙“新工业革命”高点起跳

2017年05月08日 15:14:37 来源:新华社 作者:朱旭东 胡作华

  摘要

  长期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江、浙,再一次走在了创新发展的前列,步伐铿锵,前景光明。

  一个是中国百年民族工业的起源地,一个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一个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实业基础,一个拥有庞大的企业家人才资源;一个长于资源调剂招揽跨国名企,一个长于模式创新引领商业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和浙江作为省域经济第一方阵长三角的“双子星座”,一直是交相辉映,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在发展方式更替和新旧动能转换成为首要课题的今天,当裹挟着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全新工业时代骤然来临,身具传统经济大省和新工业革命“叠加”优势的江苏和浙江,又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一位对江浙两省文化深有研究的省级领导同志形象地说,江苏擅长做实业,经常是“二十个人做杯子,一个人去吆喝”,浙江擅长行商贾,可能是“一个人做杯子,二十个人换着法子吆喝”,可谓是禀赋各异、相得益彰,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同台竞技、各展所长,将给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路径提供有效引领。

  一湖南北,产业新城各放异彩

  在太湖北岸的苏锡常平原,一个神奇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新城正在逐步成型。从太湖往南,进入杭嘉湖平原,当地致力打造“云上浙江”

  4月的阿根廷,正是深秋时节。在毗邻大西洋的潘帕斯草原牧场,又迎来了大规模的牛群免疫注射期,比以往更加便利的是,今年注射的疫苗品种信息,通过每头牛耳朵里的无线传感耳标,就可以同步录入到数据库中。为牧场提供这项服务的,是中国无锡的一家物联网企业。

  “我们开发的注入式耳标只有米粒大小,而且不需要电源,寿命也很长,可以保存数据100年。”无锡富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远明说,由于这个芯片技术为动物追踪、畜牧业信息化等应用领域提供了良好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拿下了与阿根廷农业部合作的“大单”,为阿7000万头牛生产牲畜电子耳标,而且顺利进入了澳大利亚的智慧牧场项目等国外市场。

  未来已来,如何撬动未来?

  近几年来,在中国太湖北岸的苏锡常平原,一个神奇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新城正在无锡市逐步成型。2009年11月底,国务院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而无锡高新区,也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主阵地。

  “物联网小镇站在产业发展的风口,打造之初,我们就是想把它建成一个有文化底蕴又有高新技术的小镇,这是一个数据先行的小镇,也是明日小镇。”无锡高新区副区长胡逸说。

  目前无锡已建成传感网产业园、创新园、信息服务园、大学科技园和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有1100多家物联网企业,15个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5万多物联网专业人才聚集在这里,物联网产业年营收超千亿元。其中,物联网小镇所在的鸿山镇已经汇集了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深南电路、亚太科技、和晶科技、摩拜单车等50余家物联网企业、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9家上市企业,产业发展均衡,特色鲜明。

  走入安利植物研发中心,一个占地500亩的研发农场里种植着超过200种中草药,每个温室里都放置着温度、湿度、感光度等传感器,可以进行智能温控、灌溉等操作,这个物流网控制系统能够知晓每一株植物的生长状况。

  安利大中华研发副总裁陈佳说,除了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这里还可以培养一些其他国家引进的植物,模拟当地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从耕种到收获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科技的成分在里面。而在精准农业方面,可以通过GPS来定位,连接了近10颗卫星,并且环境控制室里,温度控制可以精确到正负0.5℃之间。

  从太湖往南,进入杭嘉湖平原,当地致力打造的是另一种“未来照进现实”的产业新城模式——“云上浙江”。

  2016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阿里云公布了一项“疯狂”的计划:为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这颗“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英文缺陷之意),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

  根据阿里云展示的前景,“城市大脑”项目组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以交通为例,数以百亿计的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被集中输入杭州城市大脑。“在交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大脑是如何思考的。”阿里云视觉计算团队负责人华先胜介绍,阿里云ET的视频识别算法,使“城市大脑”能够感知复杂道路下车辆的运行轨迹,准确率达99%以上。

  在浙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眼下云计算已逐渐被市场认可,应用的范畴也在不断拓展。从行业领域看,云计算、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应用最为深入,并逐步向制造、政府、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各个行业延伸拓展,形成了适合不同场景的云计算、大数据解决方案。

  在东海之滨的宁波市,市民也已开始体验“云端漫步”的感觉。超过4000个“iNingbo”免费无线热点遍布城乡,打开手机就能高速上网;一小时免费换乘公交、实时预报、停车预订、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等绿色智能交通全面铺开;全国首推“云医院”,网上预约、网上诊疗、快递送药走进寻常百姓家;教育“网上超市”云端开启,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变成现实。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表示,从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看,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这两大阵营,正在逐步融合。“拥抱云计算将全面助力浙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

  两端发力,制造业大省挺进“2.0版”时代

  “2.0版”的制造业更接近“哑铃型”结构,即更重视前端的设计研发和后端的个性化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环节,工业生产利润值将明显提升

  发生在太湖周边的“蝶变”,也正在由南而北、自北向南地改变着江苏和浙江两省的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和浙江各自以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驱动力,分别创造了“苏南模式”和“温台模式”,引领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如今,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发展模式异军突起,这两个制造业大省也开启了挺进“制造业2.0版”时代的征程。

  专业人士认为,无论是江苏的大国企制造业,还是浙江的中小型民营制造业,长时间以来都擅长于纯制造领域,产业结构以“橄榄型”为主,即重视生产环节,而轻研发和销售两端,订单结构以贴牌加工或简单的研发加工为主。“2.0版”的制造业更接近“哑铃型”结构,即更重视前端的设计研发和后端的个性化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环节,工业生产利润值将明显提升。

  位于苏北的徐工集团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这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主机销售量和去年同期比增长了70%以上,出口全线飘红,增长也远远好于同期。

  比数据增长更让人期待的是,这家有着70多年传统制造历史的“巨无霸”成功“大象转身”,建立起了自己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包括对全国2万台机器进行24小时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为30万用户提供智能升级服务;在已建成的4个大型智能化制造基地内,智能制造设备占比达到80%,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柔性生产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孙建忠说,“只有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才能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

  江苏省经信委统计显示,目前有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苏南,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在给这些500强企业做配套和同台竞争的带动下,江苏一批本土制造业企业提升明显。

  2016年,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在内的苏南五市成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江苏省专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对上述每个城市安排5000万元的专项支持,如对省级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给予奖励,对收购国外研发机构的企业,则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

  今年初,“太仓中德制造业科创联盟产业园项目”在江苏太仓高新区正式动工开建。作为国内德资企业发展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太仓市已集聚了260多家德国企业,这些德企智能化生产程度普遍较高,一些企业已经率先进行了工业4.0实践。太仓市决定,今后每年引进一家带动力强的德国工业4.0代表性企业,以引导本地企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延伸。

  “江苏靠制造业起家,也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说,江苏必须“聚力创新”,把发展的基点更加牢固地锁定在创新上,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动力,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进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服务化,通过“互联网+制造业+服务”的聚合裂变,打造制造业升级版,形成发展兴奋点。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长年稳居中国民企500强榜单第一位,入选企业每年都在百家以上。加上各级政府的高度放权和充分的市场锤炼,这个省的中小企业掌舵者大多也嗅觉敏锐,擅长于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从传统制造业向前端研发、后端的物流服务转型也好,发展现代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工厂物联网改造也好,在浙江各地均已成潮流。

  今年2月,国内数字安防领军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和美国硅谷分别着手建立研发中心和研究所,这是海康威视首次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说,蒙特利尔拥有卓越的人才库,而硅谷则是高科技聚集地,这两个研究机构的设立将大大提升海康威视的研发能力,深度整合欧美国家技术和人才红利。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建成了16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制造业创新,五年已累计实现各类设计服务收入54.8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超过5000亿元。

  宁波至高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研发的在线工业设计平台“极坐标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专业设计服务,企业只要登录平台输入相应参数,就会自动生成需要设计的模型并自动模拟仿真优化。平台负责人张明说,目前平台提供的工业产品智能应用程序已涵盖家用电器、电子、汽车等众多领域。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制造格局,制造业已走到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制造企业向研发和营销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既是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迎合新技术革命的必然,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新的工业发展阶段正式到来。

  “风”起“云”涌,新工业革命渐行渐近

  一场以“互联网+”制造为趋势的新工业革命在浙江和江苏率先兴起并推进,也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制造走向2025的现实路径

  走上江苏如东洋口镇的海堤,远远便可望见伫立在潮间带上近百台白色风力发电机,不停地嗡嗡旋转,海风吹动叶轮产生的电力都将经由陆上升压站输向华东电网。乘坐交通艇出海,在离海岸线35公里处,便是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中广核如东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电力发展专项规划透露,“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沿海规模化发展和内陆分布式应用并举的思路,坚持海陆并举、以海为主的原则,积极推动连云港、盐城、南通等海上风电开发,到2020年,该省风电装机将达到千万千瓦。

  除了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这两年来,江苏一些新行业、新产品发展迅速,智能制造、新型材料、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等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0.6%,服务器增长50.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长36.6%,智能手机增长30.2%。

  “风”已起,“云”正聚。

  据统计,浙江省历年累计上“云”的企业已经达到9万家,并呈现明显加速态势。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指出,今年还将新增上“云”企业10万家。2017年元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位于杭州三墩的云谷小镇云计算产业园建设被放在当地集中开工项目的第一位动工开建,“未来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带”不久将在此间面世。

  在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看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浙江互联网经济加数字经济,符合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发展工业物联网,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结合,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浙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和手段。

  江苏省政府已专门发文实施首批“1+30+300”工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智能技术在省内企业的广泛应用,包括企业公有云服务、企业大数据服务、产供销平台服务、工业互联网应用等。

  兰建平说,江、浙两省“风”起“云”涌的背后,是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新能源、机器人、创意设计、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为表现形式,涵盖前端的研发、中端的智能化生产、后端的大数据服务等全流程改造的新工业革命渐行渐近。

  由于新工业革命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步调高度吻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产品、新业态这“两高两新”无疑成了新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浙江从2013年开始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几年来已累计减少普通劳动工人近200万人。2016年这个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16.1%,在沿海大省中居第一位,而江苏省则继续保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全国第一的优势。

  胡逸认为,新工业革命可以理解为“虚实”经济的结合和“两化”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倒推工业化,这也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不谋而合。新工业革命时代,未来经济模式下数据才是真正的生产资料。谁拥有数据,谁就站在了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风口。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说,积极培育产品设计现代化、制造装备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商贸服务网络化的制造新业态、经济新动能,一场以“互联网+”制造为趋势的新工业革命在浙江和江苏率先兴起并推进,在为这两个经济大省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的同时,也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制造走向2025的现实路径。

  新工业革命,不是未来,是现在。长期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江、浙两省,聚力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机遇,凭借信息化先驱技术实现高点起跳,再一次走在了创新发展的前列,步伐铿锵,前景光明。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