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处理“五对矛盾”

2017年04月20日 08:00:1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吴桂韩

QQ图片20161219170139_副本.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共产党人的觉悟源自党性,贵在坚守,重在锤炼,是一个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正确处理公和私的矛盾。就是要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立党为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入党誓词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指出了,共产党人作为先进分子必须有大公无私的境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党历来主张公与私的统一性,反对在公私问题上片面地推向以公灭私或自私自利两个极端。所谓大公无私是立场问题,就是在涉及根本利益问题上,必须放弃一己私利,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所谓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是在具体利益问题上,应当把公置于私之上,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公私分明是底线问题,就是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先公后私是原则问题,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时刻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首先考虑个人得失,更不能因私废公;公而忘私是境界问题,就是始终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不为私欲私利私情所困,心甘情愿地为党和人民去奋斗、去奉献。

  正确处理义和利的矛盾。就是要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先义后利、舍利取义。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正确义利观,把义置于利之上和之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无论在治国理政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主张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大义与大利都是国家、民族、人民的整体利益,而丝毫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义利一体,义利统一。党章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面对大义大利,所有个人利益或部分利益都必须服从整体利益,丝毫不能考虑小义小利。此外,党章还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在个人利益面前,必须见利思义,首先看利益本身是否是正当合法的。再者,就要做到以义取利、先义后利、舍利取义。以义取利,就是所取的利益应当是正当合法的;先义后利、舍利取义,就是在义与利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把义看得高于一切,甚至为了义而舍弃掉利。

责任编辑:贾歆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