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产品变成“卖风景”

2017年04月16日 10:29:2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裕国



  图为游客在大井村梨花园拍照。

  白光裕摄


  梨花丛中拍照,菜花田间骑游,阳光菜地采摘……行进在四川罗江乡村,产业多样,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这里的田园风景优美,每个产业就是一道景观。我每年都带家里的人来赏梨花,吃农家菜,还要预定7月成熟的金花梨。”来自成都的刘世超告诉记者。时下,在中国金花梨之乡罗江县金山镇大井村,3000亩梨花开得正艳。这里,乡村旅游正成为极具活力的新产业。

  农旅联姻:满山梨树全年赚钱,农民收获的不只是金花梨

  金山镇的金花梨远近闻名,可除了卖梨还能干啥?

  “要想法子,让满山梨树全年有效益。”罗江县推动农旅“联姻”,金山镇大井村村民谭金茂看准商机,靠“花”吃饭,他租了乡亲200亩梨园,在旁边建起了农家乐,推出拿手菜烧土鸡、烧鲤鱼、麻辣兔丁,一身好手艺加上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黄金周和节假日每天都座无虚席,甚至还要提前预订,我还种了3亩梨树,能产2000多斤金花梨,一年下来收入最少20万!”谭金茂说。

  “春看花,秋品果。每年到了8月,大井村的梨、马驰村的枣、白宝村的蜜柚、骑龙村的柑橘连片成熟,依托产业形成的景观带,镇上每年都举办的品果节让看花的游客再回头,前后至少超过30万人到来观花品果。”罗江县金山镇镇长尹顺说,农民果子卖出去了,老百姓自己种的紫红薯、土花生等特色农产品也成了抢手货。

  从赏花到品果,罗江县立足于农旅结合拉长供给链条,通过包装策划梨花节、品果节,将农业从单纯的“赏花销果”,向集“吃、住、赏、购、体验”为一体的多业态转变。

  在大井村,每年3月、8月举办梨花节和品果节,通过打造“梨山花海飘香、湖面白鹭齐飞、堤岸渔翁垂钓、水中游鱼嬉戏”的原生态田园文化观光乐园,逐步实现了一三产相融的生态循环产业布局,产业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春季接待游客22.8万人,秋季接待游客1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农民卖农产品,更要卖风景,传统农业与旅游联姻,让乡村旅游与脱贫产业深度融合,村民脱贫致富就好比装上了发动机。”罗江县委书记曾长江介绍,通过产业规划布局,把产业“种”成景观;再通过节会,提升产业影响力。“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融入农业发展中,才能真正达到稳定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更具品位,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罗江不仅有风景,更有底蕴深厚的三国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域内庞统祠、金牛古驿道、诸葛点将台、李调元故里等200余处历史文化古迹星罗棋布。

  “乡村旅游不能单靠第一产业,文化也是关键,将本土文化有机融入进去,旅游业才有魂,更具品位,才能活起来。”罗江县文体局长周荣告诉记者,罗江探索将历史文化因子注入田园,打造乡村游升级版。

  贵妃枣是罗江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县面积近2万亩,年产值4000万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罗江贵妃枣因杨贵妃的传说而出名。

  佳人与枣有缘,何不充分挖掘这个品牌的价值?蟠龙镇副镇长李桥说,借着美丽传说和贵妃枣,蟠龙镇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的路子。举办贵妃枣生态旅游节,镇里投入300万元,依托“杨贵妃隐逸”传说,在余家庵村打造旅游景区“贵妃园”,随着妃望台、贵妃池等景点不断完成,村民纷纷在新修的小楼里办起农家乐。

  在调元镇顺河村,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村民们更是将油菜田种成了清代才子李调元脸谱和一些时潮的卡通图案。每年3月菜花金黄的时候,这些栩栩如生的图案,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观赏。

  在罗江县,文化助力旅游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鄢家镇星光村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目标创建,依托整村柚子产业走廊,办起了云峰诗社,通过举办农民赛诗会,吸引了许多外地文人雅士和游客前来对诗赛诗。

  好风景吸引人,好风气留住人。星光村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村里的“好习惯、好风气”,全村家家户户常年开展“农具放好、柴草堆好、被子叠好、卫生搞好、垃圾分好”等大比拼活动,并建立全村微信群,通过“做得好不好,微信扫一扫”活动,晒出村民自家在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效果图,推动了乡风文明,农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差异化发展:传统产业悄然“变身”,一年四季都有景观

  罗江有着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蟠龙、白马关镇贵妃枣、鄢家镇西蜀柚乡、金山镇金花梨……如今这些传统产业正悄然“变身”。

  “产业带规划尽可能纳入旅游元素,建成一个农业产业带,形成一个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罗江县旅游局副局长唐胜利认为,发展旅游定要推动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首先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功能化改造有机结合;其次,制定民宿标准,对具有一定基础的农家院落按标准进行整合包装,使其具备一定的吃住接待能力。

  农业与旅游的“联姻”让乡村旅游在罗江开花结果,已基本形成“三产引导一产、一产促进三产”的发展格局。如何让“亦农亦旅”的新业态持续发力?罗江的答案是差异化发展。

  “新村建设、产业调整、旅游发展,三项规划同步实施。”罗江县农办主任郑文斌介绍,在新村建设上注重乡土味道,让农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在产业调整上坚持“田园变果园,果园变花园,花园变公园,公园变乐园”,走一镇一色,一村一品,一处一景的庭院经济道路;旅游发展在“精致”上下足功夫,挖掘当地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等资源特色。

  罗江以贵妃枣、金花梨等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三国文化、调元文化等为特色,建设以贵妃枣、佛教文化为主的白马关—蟠龙线路,以晚熟杂柑、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的鄢家—新盛线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康养产业为主的调元—金山线路等3条农旅结合精品线路,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康养”乡村旅游品牌。

  以往一提到罗江县凯江两岸,游客们都用“诗一样的春天”来比喻。每到阳春三月,两岸一片金黄,几十万亩油菜花甚是壮观。但遗憾的是景观单一。为了拉长产业链条,罗江沿凯江两岸规划了彩色水稻种植,以嵌入方式在两岸山丘种植彩林,将“春赏菜花”变成了“春赏菜花,夏看彩稻,秋瞰彩林”的多季节景观。

  罗江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主攻方向,在广袤田地上正绘出一幅绚丽的增收画卷。

责任编辑:李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