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载坚持成就经典

2017年04月15日 09:22:5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话剧《李白》剧照。王雨晨摄/光明图片


  4月14日晚10时,首都剧场,濮存昕、龚丽君等知名演员在持久热烈的掌声中,不停地向观众鞠躬致意,大幕徐徐落下,诸多话剧迷依旧在原位上久久不愿离去。至此,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第200场演出收官。


  为纪念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李白》于4月12日再登首都剧场。算起来,这部经典作品从1991年首演至今,已历经26年。蕴藏在《李白》“身上”始终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话剧艺术家不懈的追求。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表示,作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李白》一直没有离开观众的视野。


  《李白》是艺术家苏民作为导演的代表作之一。今年,对于《李白》剧组成员来说,每一次排练上演不仅仅代表着亲人们的重聚,同时也铭记了苏民、濮存昕这对父子搭档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的一段佳话。


  2016年8月28日凌晨4时,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导演艺术家、教育家苏民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当年8月3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曾以《生前入戏 身后留贤——追记北京人艺老艺术家苏民》为题进行报道)。此次,是苏民逝世后,《李白》首次回归首都剧场舞台。


  《李白》主演龚丽君说:“排好这出戏,演好这出戏,是对苏民先生最好的纪念。”《李白》导演唐烨说:“我们总觉得苏民老师还在,尤其是剧中当他的吟诵出现时,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不少人在排练时湿了眼眶,我们总觉得苏民老师一直跟我们在一起。”


  在北京人艺,《李白》还被誉为培养青年演员的摇篮。据了解,很多如今观众熟知的演员,过去都曾先后在《李白》历次复排中跑过龙套,饰演“士兵”的角色。直到现在,只要是剧院年轻的演员,都争相要进《李白》剧组,以饰演“士兵”为荣。


  唐烨解释,《李白》剧中的“士兵”与一般剧中的群众角色不一样,不仅需要有台词,还得在剧中跳舞,这对很多专业演员来说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这部剧为年轻演员提供了观摩老一代艺术家排练、演出的绝佳机会。


  比如,北京人艺知名演员丛林,在《李白》剧中跳舞一跳十几年,一直跳到退休。到这轮排练,年轻人排几遍可能需要休息一下,但是丛林却一点儿不说累,始终一丝不苟地排练。由此发端,从怎么演戏到怎么对待演戏,《李白》剧组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已经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多的是通过一种言传身教式的精神传承,让年轻人深悟“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真谛。


  如果盘点北京人艺历史上的“黄金搭档”,濮存昕和龚丽君无疑会榜上有名。从《雷雨》《北街南院》到《家》《洋麻将》,两人的合作早已被观众封为饰演夫妻的“官配”。值得一提的是,濮存昕和龚丽君在《李白》中的合作已经延续了26年,无论是对角色的理解还是两人间的默契早已超越了任何表演技巧,在北京人艺和整个话剧舞台上都堪称鲜有,成为又一段话剧佳话。


  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一段鲜有人知的悲怆故事,《李白》通过26年的不断打磨,在一代又一代观众中持续引发共鸣。26年间,无论是在首都剧场演出,还是走出去开展巡演,《李白》所到之处,无不引发观众对于名篇的吟诵,启迪人们对诗人境遇的思考。此次,《李白》在首都剧场的演出将持续至4月22日,而后将开启赴南京、上海、杭州的巡演。


  “我们要留住经典,但是不能炒冷饭。200场不是把老戏演完就可以,更要对得起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他们当中好多人看过不止一遍,应该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进步。”唐烨坦言,“《李白》的200场对于北京人艺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就像老字号一样,传承是第一位的,保证品质之后还要再去创新。”



责任编辑:李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