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篪人民日报撰文 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5周年

2017年02月28日 09:19:2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洁篪

  一

  45年前的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上海公报》。作为中美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中美长达22年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形势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共同战略利益上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勇气,同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博士共同作出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战略决策,翻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

  《上海公报》确立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一个中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等,并在《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发展,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两党历届政府均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

  《上海公报》开创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新模式,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直到今天对国际关系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上海公报》的诞生,为中美交往与合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正是在这块基石之上,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美关系之路才越走越实、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二

  中美关系的发展凝结了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智慧与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大势,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运筹中美关系。两国元首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沿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今年2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美方明确表示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两国元首一致同意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这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取得历史性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美高层交往更加频繁。45年来,两国高层交往的频率越来越高,形式更加灵活。特别是2013年以来,两国元首9次会晤、10次通话、多次通信,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深入交换看法。2016年11月至今,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两次通话并互致信函。

  中美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两国从没有政府协议到今天建立了逾百个政府间对话机制。中美贸易额由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增至去年5196亿美元,增长200多倍;双向投资累计超过17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在两军、网络、执法、人文、地方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安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