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未来

记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
2017年01月18日 09:13:3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杜尚泽 王 远

  巍峨的雪山连绵不断。中国外交在“欧洲屋脊”瑞士开启2017年的篇章。这是新世纪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

  创新,解码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一把钥匙。

  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里,中国—瑞士一次次握手,一次次以“创先”“创新”之犁耕耘沃土。

  1950年1月首次握手,开启一个新时代

  外交史上的经典时刻,留下了战略选择的历史印迹。

  “67年前的明天,1月17日。”访问期间,中瑞两国元首共见记者时,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以精确的时间开场。

  那一天,同样是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时任瑞士联邦主席珀蒂皮埃尔致函毛泽东主席,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9月两国正式建交。中瑞关系由此步入一个新时代。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对中瑞关系坐标轴上的重要时刻信手拈来:“瑞士在欧洲国家对华合作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示范作用。”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1980年,瑞士迅达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工业合资企业,最早参与改革开放的宏阔进程。

  当中国开放的步伐深入世界,2007年,瑞士在欧洲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当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2013年,瑞士再次一马当先,率先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2013年,中国发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倡议,瑞士又一次率先加入,并成为创始成员国。

  此访期间,15日晚,洛伊特哈德主席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欢迎晚宴。她生动比喻中瑞关系发展:“始终像一个开路先锋。”

  习近平主席现场回应道,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中瑞关系弥足珍贵的财富。

  街头报亭,习近平主席的大幅照片登上瑞士多家报刊封面。一些报刊以问句作题,《为什么说这是一次历史性访问》《为什么中瑞关系如此亲近》……在历史的厚重回响中,人们收获答案。

  “中瑞关系一直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这一评价,成为中瑞两国的高度共识。

  2016年4月握手北京,标注一个新坐标

  水到渠成。瑞士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创新为标志的战略伙伴。

  2016年4月,在同访华的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共同确立这种独一无二的新型伙伴关系时,习近平主席评价说:“开拓创新是中瑞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创新,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熄引擎,也是人类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中国从世界创新成果的学习者成为引领者,甚至被西方媒体称为“世界公认的创新领袖”。而瑞士,作为“科技创新之国”,创新能力多年来一直排名世界第一。

  今天,当中国和瑞士再一次握手,将迸发怎样的创新潜能?

  一场签字仪式,两国元首见证下,中瑞双方签署高水平创新合作平台谅解备忘录。

  2016年4月中瑞元首北京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明确表达支持之意,强调:“把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同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而今,创新之花在访问瑞士期间绽放,建设大平台、造就大机遇、立足大时代。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国制造2025”同“瑞士工业4.0”对接。中瑞创新合作平台统筹引领,两国的创新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两国元首会谈时,习近平主席说,中方愿同瑞方将创新合作落到实处,加强在数字化、智能制造、产能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创新驱动发展。面对中瑞两国元首,瑞士经济界代表纷纷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市场蓝图和斐然成绩。五家瑞士企业代表告诉习近平主席,中国是世界重要市场,正成为一些产业的创新枢纽。

  中国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蕴藏巨大潜力,瑞士同样受到中国重视。钟表之国、博物馆之国、欧洲阳台、世界花园、金融王国、医药强国……映射着瑞士在科技、创新、文化、环境、金融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习近平主席说,瑞士在智能制造、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力、能源、食品、医药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成为中国改革新征途上的创新战略伙伴。

责任编辑:张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