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与反响

2016年11月20日 10:04:5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尤其是作为其思想理论基础的中国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与此同时,秉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愿望,中国理论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如何看待中国理论走出去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反响?我们取得哪些经验,还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一、让世界更好了解“理论中的中国”

  近代学者梁启超曾根据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程度,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种形态。当前,中国理论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世界之中国”发展到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力度,提升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理论走出去的成效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理论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发展的理论传播平台。在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方面,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版于2014年9月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多次参加各大国际书展,在国际图书市场、国际主流媒体和海外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获得高度评价。截至今年5月14日,该书已经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发行550万册。中央电视台的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也已覆盖欧洲、南美、中东、北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媒体在中国理论走出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人民日报为例。到目前为止,人民日报在脸书上的认证账号粉丝数已达2770万,超过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西方大报,在全世界报纸类账号中排第一位。依托报道与活动“两条腿走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驾马车并进”、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共享”,人民日报完成了自己的报网融合和海外布局,从单纯的纸媒310万用户发展成为覆盖3.5亿用户的多元信息提供者。

  构建以政党外交为主要载体的理论交流平台。政党外交一直是我们党向外国政党和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理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作用,加强同外国政党在治党治国经验上的交流,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有力提升了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主要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等300余名中外代表与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作为国内首个以中共名义与世界开展对话的平台,已成为以政党外交为特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论坛,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好评。

  构建以中国学为核心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交流互动持续加强,我国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外传播中国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应该说,目前围绕中国学构建的知识体系国际传播平台已初具规模。不但我国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深入研究和推介中国学,诸多国外名校也纷纷成立中国学研究机构和智库,还在我国高校设立分支研究机构,全方位探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问题。一些国外大学还与我国高校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等,双方学者定期互访、开设论坛。

  构建以民间交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形象展示平台。这类平台涉及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赛事、旅游等多个领域和层面。随着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去战略加速实施,我国文化艺术团体境外演出、公民出国旅游、留学以及在国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出境公民从1660万人次猛增到7025万人次,在外劳务人员数量从41万人增加到81万人,境外企业从不足7000家增长到1.8万家,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突破1.2亿人次。大批国人、团体和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旅游观光,同国外文化艺术团体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当代中国发展的蓬勃生机,也是在向世界呈现中国理论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张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