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不尽相同 差距可变潜力

判断城市“有没有前途”需谨慎

2016年11月01日 20:2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俊岭

16695219087479914401.jpg

  最近,一场关于“中国最没前途的十大城市”的讨论明显升温。在讨论中,有观察者以“是否有三条以上高铁通过”“人口是否流入”“人均本外币存款”“教育资源丰富程度”等指标为依据,将长春、大连、南昌、温州、兰州等多个城市纳入“最没前途”之列。对此,不少专家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原有区域发展不均衡确实会有新的表现,但仅仅以几个简单指标就断定一个城市或地区没有前途,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事实上,很多所谓“失落”的城市都有着独特优势,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格局也必将为“将差距变为潜力”提供根本环境。

  评价结果辩证看待

  众所周知,考试是检验学习者掌握某方面知识水平的一种直观方式。但如果因为考生在某些考试中成绩不佳,就给予一个“没前途”的结论,则显然并不可取。毕竟,人和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魏后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评价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多维度,标准不一样,结果可能就大相径庭。因此,研究者在指标选取和权重分布上就要讲求科学性。“即使是相对严谨的评价体系,其提供的评价结果也只能说是一个参考,并不代表一定完全等同于实际情况。事实上,人口流动、高铁布局、教育资源等几个指标只能反映出一部分情况,其衍生出的结论并不全面。”魏后凯说。

  那么,所谓“没前途”的城市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记者梳理发现,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热点城市而言,不被看好的城市大多面临交通不便、人口净流出、经济转型压力较大、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问题。其中,有些属于历史原因,有些则属于经济转型带来的新问题。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在分析长春的发展时认为,东北是计划经济退出最晚的地区,国有企业、国有渔场、国有林场等单位的职工都属于非农户籍,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是非常到位的,而这是导致如今人口出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国有经济占比高也导致民营经济生存的空间比较小,当国有单位不能承载更多的就业时就容易形成劳动力外流。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