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月浙江省反欺诈中心止损2.25亿元,记者探访“作战营”——

分秒必争,救下百姓血汗钱

2016年10月09日 08:40:11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翁浩浩 王海燕

zjrb2016100900011v02b005.jpg

  退改签机票被骗7.1万元;“QQ好友”帮忙买票,被忽悠走3万多元;“公安局”来电说涉嫌诈骗,4万多元转到“安全账户”……据报道,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温州有88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损失达150多万元。

  对电信网络诈骗,老百姓深恶痛绝。9月26日,公安部再次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在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6部门联合发布通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于10月31日前拒不投案自首的,将依法从严惩处。

  与此同时,浙江省新一轮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已经启动。作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特战队”,浙江省11个反欺诈中心今年前8个月已累计为受害者冻结涉案银行账户7100余个,止损2.25亿元,限呼涉案号码3.9万余个,关停涉案号码2800余个,破获案件9000余起。

  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欺诈中心有什么高招?日前,记者专门对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进行了探访。

  [防御战]

  联合办公效率高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记者看到墙上的电子屏显示着全省和杭州市今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分布图。中心区域是电话接听席,类似公安110接警区。在办公区内,不仅有研判情报、查办案件的公安民警的身影,还有着来自银行、通信运营企业、虚拟运营企业的工作人员。据了解,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7家银行,电信、移动、联通3大通信运营商,以及虚拟运营商代表进驻该中心,和中心民警合署办公。

  反欺诈中心成立后,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前,群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一般先是到派出所报案做笔录,再由民警带到银行作进一步处理。这期间,花在路上的时间以及和银行沟通、核实情况的时间,加起来起码要半个小时。“有时候,我们这边刚和银行沟通好,钱又被转移到了其他银行。”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的民警说。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打来电话,工作人员会迅速把来电分为报警、咨询、举报、投诉和申诉等类别。如果是报警电话,受理工作人员会询问具体案情,在指导受害者自救的同时,启动实时应急处置。应急处置实行“双管齐下”:一路是资金链紧急处置,由相关银行工作人员负责核查,及时冻结涉案银行账号,同步止损;另一路是通信链紧急处置,相关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封堵关停涉案电话。

  “现在,群众一旦发现被骗,可立即拨打反欺诈中心电话81234567,对涉案银行账户和涉案的电话号码进行前期处置,大大提升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堵截涉案资金的效率。”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的民警说。

  据统计,截至9月底,浙江省(杭州市)反欺诈中心累计接入报警、咨询、举报电话2.5万余个,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6万起,涉案金额3.77亿元。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