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

全国妇联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2016年10月03日 15:59: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维涛

  基层妇联组织处在妇女群众工作最前沿,是凝聚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第一阵地和第一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夯实做强基层组织,是妇联组织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发挥基层阵地作用等多项具体任务。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妇联以在城乡社区普遍建妇联并充实工作力量、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推动在新领域新群体形式多样地建立妇女组织等为突破口,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力争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组织。各地妇联组织勇于创新,亮点频频,基层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得以激活。

  工作力量不足一直是困扰基层妇联的瓶颈。重庆市妇联通过村妇代会改建妇联、社区妇联换届等途径,吸纳了一批热心热爱妇女工作、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普通女性、巾帼志愿者、外来创业女性等优秀妇女代表进入基层妇联工作队伍,使村级妇联组织执委人数达到14.5万人,比改革前扩大了十几倍。

  上海市创新妇联组织形态,积极向新领域新群体拓展和创新组织覆盖,探索在各类社区楼组、商务楼宇、社会组织、开发园区,以及外来务工妇女、白领女性等相对集中但还未建组织的“盲区”,不拘一格建组织。在未具备条件建组织的楼宇、园区、居民区等,加大“妇女之家”建设力度,并通过复制推广张江O2O丽人之家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发挥“绿主妇”议事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延伸工作触角,拓展服务阵地。

  乡镇一级妇联既是妇联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妇联系统最为薄弱的一环。为有效破解乡镇妇联组织建设难题,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妇联跳出传统的行政组织架构“圈子”,建设区域化妇联组织,通过组织联建、人员联管、活动联办,将乡镇妇联组织从机关走向全区域,延长了工作手臂,形成了“广泛性覆盖、立体式联系、区域化服务”的乡镇妇联工作新格局。

  “要织密织牢基层组织建设这张网,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变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表示,要实现基层妇联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关键是打破行政壁垒和身份限制,更多把辖区内有威信、有热情、有特长的优秀妇女吸纳到妇联工作队伍中来,探索发挥她们作用的有效途径,解决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充分依靠妇女群众做好妇女工作。

责任编辑:张东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