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苏村 救援不懈

2016年10月03日 10:05:49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陈宁 廖小清 虞建萍 项捷


W020161003133712198956.jpg

  10月2日,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大家轮番上阵,全力以赴。

  子弟兵肩扛沙袋筑堤坝

  苏村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受近两日降雨影响,附近王宅桥村无名溪与桃源溪流量不断增加,导致下游的堰塞湖水位迟迟无法降低,救援行动受到影响。10月2日11时许,第1集团军某旅官兵接到命令后,火速抽调170余名官兵分散至5处围筑堤坝,对上游水流进行封堵。

  由于两处溪流上游位置偏僻,路窄泥滑,大型机械无法到达。在两处围筑堤坝的50余名官兵只得采用垒放沙袋的方式进行封堵。据该旅工兵防化营营长余建钢介绍,此次官兵分多处作业,时间紧任务重,两处区域无法使用机械作业,官兵们需要肩扛25公斤多的沙袋步行200余米才能到达作业点。连续作业6个多小时,许多官兵都已疲惫不堪,但想到早一点截流成功,就可以尽快排除堰塞湖险情,官兵们就又鼓起了劲。

  傍晚时分,该旅官兵已成功围筑5处堤坝,运送沙袋2500余个,消耗土石1200余立方米,出动车辆10余台次。下一步将继续在溪流中途加筑多处堤坝,以保证截流效果。

  心理干预专家驰援苏村

  10月2日凌晨,我省两位心理专家徐松泉、徐方忠,受省卫计委所托,来苏村参与灾后心理干预救援。他们都是参与过汶川地震、武汉沉船等灾后应急工作的专家,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

  苏村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村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有些失去了家人,有些房屋被毁,还有一些至今没有找到亲人。随着黄金救援时间的流逝,一部分受灾村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78岁的汪珠环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的儿子、儿媳、重孙至今没有找到。整天整夜的哭泣已经让年迈的老人有点体力不支,她守在村文化礼堂里不肯离去,就是想要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老人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年龄大的人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面对重大的变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要是不及时进行疏导,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徐松泉说。

  灾难的目击者以及救援人员,也有不少是心理干预救援的对象。来自江西的90后新兵小王在救援现场接受了徐方忠的心理疏导,因为这几天小王总是失眠,没有食欲,精神状态很差。

  “救援人员坚守在救援第一线,面对灾害,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徐方忠说,他坐在石头上和小王聊天,还手把手教他放松训练。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乡镇干部周瑞禄身上,他是滑坡灾害的幸存者,这几天慌乱的情绪一直影响着他。来自杭州心悦心理健康机构的专家李宏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一番介入治疗后,周瑞禄说:“感觉心里舒服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出现了阶段性心理变化。徐松泉强调:“从一开始的不能接受到承认现实的改变,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所以我们的救援工作要持续进行。”

  在救援现场、在安置区、在村民家里,都有心理干预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穿梭在苏村的各个角落,用专业的方式给受灾的群众安慰。

  老师留守照看受灾学生

  “前方救援很辛苦,其他大忙我也帮不上,就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刘建强边说边往教室里走去,心里放心不下那些孩子。他是遂昌县北界镇中心小学的校长,这几日每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

  在北界镇苏村山体滑坡灾害发生的当晚,刘建强便火速腾出了4间教室,让学校成为临时安置点,以供受灾村民和前来救援的部队官兵休息。

  灾害刚发生时,由于摸不准情况,为了避免二次塌方带来危险,刘建强便将苏村以及沿线片区的85名学生都留在了校园内。情况慢慢稳定后,孩子们也陆陆续续被接走,还有37名孩子继续留在学校里。

  “早上排3节课让孩子们阅读和写作业,也给他们说说官兵们在救援现场的感人故事。”语文老师毕巧花说,“下午天气好就组织点体育活动,下雨就在教室看电影。”

  “傍晚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学生苏城杰说,“因为那个时候解放军叔叔们都回来休息了,可以和他们在一起。”

  毕巧花经常和孩子们说,这次苏村多亏了各路力量来救援。她希望能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

责任编辑:张东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