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迈向“制造强省”

2016年09月30日 11:21:23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卓勇良

  制造业是浙江发展基石。浙江当然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但制造业具有根基般的支撑作用。虽就未来而言,浙江制造业占比或许仍将持续有所下降,但重要性却将持续上升。

  就拿淳安旅游来说,由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千岛湖湖区收入占淳安县旅游收入比重逐渐有所下降,但湖区金字招牌重要性持续上升。20年前,我去位于日本浜松的铃木汽车工厂考察,面对庞大的2公里长的流水线,猛然觉得正是由于高效率而用人极少的制造业,才有了庞大的服务业,才有了庞大的日本经济。与千岛湖湖区重要性上升道理一样,如果没有制造业支撑,何来浙江一些县市服务业的发展。

  清醒认识浙江制造业发展状况

  浙江制造业1985年仅占全国5.8%,20年后的2005年达到了最高位,占全国10.9%。这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更是浙江上上下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当然,后来因产业结构演变,浙商大举向外投资,以及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浙江制造业占全国比重出现下降。然而与此同时,浙江制造业产业层次开始有了较快提升。2015年,纺织业头把交椅位子,首次被电气行业替代。虽然后者整体工艺技术水准并不一定高于前者,但这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加快发力,比重较快上升。

  然而我们当前的制造业,在一些品质要求较高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方面,实际上主要是加工组装。我们还生产不了较多的高精度高效率的成套加工机械,生产不了多半的高档工作母机,生产不了相当部分设备的核心部件或器件,生产不了相当数量的高端材料。如此情况之下所能做的,当然只能是加工组装。

  省内越是先进的企业,进口工艺装备比重越高,国内其他省份或许更是如此。一次调研一家印制电路板企业,是当地佼佼者。老总说自己家的工艺技术只是中等,进口设备比重占一半左右。他告诉我,业内工艺技术领先的印制电路板企业,主要设备几乎全部进口。前不久调研一家居国内前位的化纤企业,流水线全为最新进口装备,主机是德国的,配套装备是意大利和瑞士的。起先他们用内地产的机器人,但故障率太高,不得已而用台湾的。又如浙江一个经编园区,产量占全球17%左右,经编机90%左右是进口的。

  有些企业除了厂房外,车间里的主要设备都是进口的。如像工艺品一样精致考究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虽然有着“中国制造”印记,但CPU是英特尔的,主板的主要芯片是台湾生产的,电源适配器也是台湾的,内地主要是一些次要部件及配件生产,以及组装测试和包装。我们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岂不知除了华为等少数手机外,多半是“进口芯”。即使国产芯片,芯片框架也不得不向高通和英国ARM公司购买。全国2015年进口集成电路达2300亿美元,90%以上高端芯片依靠进口。一些高大上的中国制造产品,大都难免有着一颗“进口心”。

  甚至厂房某些材料也是进口的。如食品行业的铺地材料因涉及食品卫生安全,虽然价格昂贵,一些有情怀的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也是用进口的。杭州一家著名小吃连锁店,肉馅车间铺地材料是瑞士西卡公司产品,与意大利费列罗车间同款。

  更可气的是,一些发达经济体的领先企业,每隔一个时期,就会出一个新版本。这些企业垄断着全球最新技术,其所谓新版本在新技术运用上,却如挤牙膏一样,每次只拿出来那么一点点,不肯把最新技术全亮出来。可怜的国内用户,如果不买就会落后,核心竞争力就会弱化,买了则明摆着让人赚钱。此情此景,我们只得被牢牢绑定在境外厂商的“战车”上,亦步亦趋,不断花钱。

  这些情形当然正在加快改变之中。中国水泥工业之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巨大进展,完全是由于我们能自行生产大型水泥装备,大大降低了造价所致。前年在缙云县了解到,壶镇一家小小机床厂,已能生产数百万元至千万元等级的拉床。桐乡濮院镇的羊毛衫集群,高端针织横机长期依靠进口,现在国内已有企业能够生产,尽管质量稍逊一筹,但毕竟是良好开端。

  清醒认识客观实际,绝不等于妄自菲薄和自我沮丧,恰恰是科学决策必不可少的前提。浙江现代制造业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1845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开设的印刷厂“美华书馆”。但浙江制造业真正的快速发展,大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踩在发达经济体肩膀上,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路程,我们只能以最快捷路径,一路快跑,争取最大收益,难免未能观赏到沿途更美好的风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回过头来,再行补课。

责任编辑:张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