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披露325起扶贫案例 村官是主要违纪群体

2016年09月19日 16:30:24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扶贫领域腐败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巨大障碍,必须坚持高强度、大力度治理扶贫腐败。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通报扶贫领域的突出问题,是在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谁也不能动贫困人口的“奶酪”。

  何彦庆,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苏堡乡张撇村党支部原书记,2010年以来先后违规给自己及3个儿子办理8个低保指标。何彦庆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这只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的一起扶贫领域腐败典型案例,类似情况在各地多有发生。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一共公开曝光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5起。

  “从325起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看,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面广,直接侵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啃食他们的获得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称。

  低保和危改是“问题高发区”

  与何彦庆一同被通报的,还包括他的前搭档——张撇村村委会原主任王军军。

  2012年以来,王军军先后违规给自己及妻子办理4个低保指标。最终,王军军被依法罢免村委会主任职务。

  何彦庆与王军军的共同问题是,办理低保优亲厚友。

  优亲厚友的,也并非只有这对搭档。

  今年3月,陕西省通报的3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中,岐山县蒲村镇公子庄村党支部原书记陈乃贤,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其家属办理农村低保,领取低保金1.18万余元。

  还有基层干部借办理低保之便截留低保金。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仓乡安家山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殿兴、村委会原主任张宝平等人,以修路为由截留13户村民的低保金11.89万元。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在325起典型案例中,涉及城乡和农村低保名额确定及资金发放的问题,共69起,约占21%,在问题发生领域方面,排在第二位。

  排在第一位的是涉及危房改造资格认定及资金发放问题,一共有86起,约占26%。

  例如,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陆泉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朱恩全和村委会原副主任范开林,违规收取危房改造户保证金被通报。

  朱恩全和范开林等人擅自向申报危房改造项目的114户村民,收取保证金11.36万元,并挪用于个人经营活动和购买汽车。朱恩全、范开林受到开除党籍处分。2016年4月村委会换届后,两人不再任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

  在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西村原村委委员、会计司元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在未经村委会集体研究,未在全村公示的情况下,通过伪造危房改造申报资料,为不符合条件的儿子申报并领取危房改造补助款1.4万元。

  泽州县纪委常委会议2016年5月30日经研究,决定给予司元付开除党籍处分。

  针对低保、危房改造等领域是“问题高发区”的现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向记者表示,这些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对群众来讲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容易发生、催生腐败问题。

  “这主要反映,只要涉及到资金和审批的领域就会涉及腐败,就有腐败机会。”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的数据,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相关问题,其中,发生在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12个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157起,占总数的近一半。

  杜治洲认为,贫困人口分布广,说明有贫困人口的地方,扶贫腐败就有可能发生。

  “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性,发生地域广说明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具有跨地区共性,不同地区的扶贫领域腐败风险具有相似性。”宋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张东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