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占领电视荧屏 军报:仅靠“颜值”难刷新高度

2016年09月11日 14:45:2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金秋9月,收获时节!

  有《麻雀》《胭脂》《双刺》3部谍战剧登陆各大卫视!这份景象,加上今年已经热播的《潜伏在黎明之前》《父亲的身份》《解密》《追击者》等片,让人感到谍战剧自《潜伏》《黎明之前》以后,又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



   

  《解密》剧照

  面对这一可喜局面,我们高兴地看到,从1981年我国最早的谍战剧《敌营十八年》开播至今,几十年来,谍战片主人公从高大全渐渐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具个性,他们不仅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同时也具有平凡人的七情六欲和爱恨情仇。谍战剧凭借强烈紧凑的情节、高智商的烧脑博弈以及丰满独特的角色魅力赢得了一茬又一茬观众的喜爱。故事情节上的扑朔迷离、人物角色上的忠奸难辨、以及揭开谜底的抽丝剥茧等等,让观众在谍战剧中找到了相当极致的情感与思维体验。

  一部优秀的谍战剧在剧作和演技上均会相当扎实和细致。在那些口碑和收视双赢的谍战剧中,能演好谍战角色的演员定然演技高超,因为只有经历过世事磨砺和艺术锤炼的演员才能准确地捕捉和诠释特工人物内心深处的风雷激荡,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包括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塑造出谍战人物深沉、高能、坚韧的气质。

  而今看来,谍战剧从传统形态中脱胎换骨,演员“颜值”愈来愈高,渐渐打造出一派鲜明的青春偶像气质,让许多年轻演员得以在谍战剧中崭露头角。诚然,帅气靓丽的年轻演员更容易获得粉丝追捧,给剧作导入了巨大的观众流量,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关注。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创作者一窝蜂对谍战题材的“冒进开发”,导致创意程式化、制作同质化,难以通过故事内核和人物塑造本身来吸引观众,只好利用“刷脸”和粉丝效应来挽留观众。这一点,令人颇感遗憾。

  将本土谍战剧置于国际坐标中,与外国拍摄的《谍影重重》系列、《007》系列、《碟中谍》系列等谍战大片一比较,发现本土谍战剧真正的创作瓶颈在于题材的拓展乏力,仅靠“颜值”很难刷出新高度。近几年热播的谍战剧在题材上大多聚焦于近代史中的谍战故事,却鲜有讲述现代、当代的高科技、高智能的谍报之战。整体而言,火爆荧屏的谍战剧讲述的都是一个个年代久远的故事,缺乏贴近当代生活、反映时代变幻的故事。所以,谍战剧完全可以在题材本身中开拓出新“战场”,争取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并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当然,要创作出属于当代的谍战剧,不仅需要主创人员了解最新的谍报科技,更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于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中,编织新颖独特的谍战故事,给观众提供一个崭新的、更具现代感和现实意义的谍战世界。这样的谍战故事,不仅要瞄准当下,更可以着眼未来,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剧作情境营造应与时代风貌一致,甚至超前;二,剧中人物技能应展现一定程度的专业素养,装备应能体现高端科技水准;三,剧情的逻辑推导体系应建立在与现代科文知识相匹配的基础上。

  麦家的谍战小说《解密》《暗算》已走出国门。而随着题材内容的不断拓展,以及剧作水准的不断提升,相信中国谍战大片也会在世界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李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