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护给力,大熊猫“脱险”
中国保护给力,大熊猫“脱险”
2016年09月06日 15:48: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吴昊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9月4日发布最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不再把大熊猫列为“濒危”物种,原因是由于中国的努力,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已有改善。与此同时,东非大猩猩类人猿等则徘徊在灭绝边缘。
目前,将近2.4万种动植物被红色名录评估为“受威胁”,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努力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1963年开始编制,每4年进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认为是记录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指标之一。
该名录将物种保护级别分为9级,最高为“灭绝”,其次是“野外灭绝”。往下顺延的“极危”、“濒危”和“易危”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之后是“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
在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的全球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最新红色名录。名录提到,由于中国持续不懈的努力,大熊猫的数量在缓慢增加,因此对大熊猫的评级从“濒危”降为“易危”。
中国去年2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有1864只野生大熊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大熊猫生存状况的改善“证明中国政府保护这种动物的努力行之有效”,其中包括大力重建熊猫栖息需要的竹林。
另一个国际环保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首席环保官约翰·鲁滨逊告诉法新社记者:“很少有物种能够从(濒危)名单上被划掉,这说明保护措施有效。”
与此同时,藏羚羊的数量也有可观增长,评级从“濒危”连降两级成为“近危”,一举摘掉“受威胁物种”的帽子。
灭绝风险
同在地球村,大猩猩等6个类人猿物种生存状况却每况愈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东非大猩猩、西非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都处于“极危”状态,“与灭绝仅有一步之遥”;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被列为“濒危”物种。
名录特别提到东非大猩猩“处境危险”,目前全球数量仅有5000只左右,而且还在不断减少。过去20年来,战争、捕猎和人类侵占栖息地使得东非大猩猩的数量“灾难性地减少了70%以上”。
东非大猩猩的一个亚种东非低地大猩猩,数量从1994年的1.69万只急剧减少到2015年的3800只。好在另一个亚种山地大猩猩数量出现小幅增长,不过数量也仅有880只左右。
专家指出,对于大猩猩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捕猎。
全球风险
红色名录共收录了82954种动植物,其中近2.4万、也就是将近三分之一处于“极危”、“濒危”或“易危”状态,面临灭绝危险。与此前相比,越来越多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意大利萨皮恩扎大学的哺乳动物专家卡洛·龙迪尼尼说,与2008年的红色名录相比,如今已评估的哺乳动物里近28%都面临着灭绝威胁,增加了3%。
不光动物,全球许多植物也逐渐走向灭绝。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的举办地夏威夷,415种当地植物中的38种被评为“灭绝”,4种为“野外灭绝”,87%当地物种为“受威胁”。
为时尚早
据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5日表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这位负责人表示,大熊猫是濒危物种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因素,部分局域种群仍面临生存风险。二是种群交流状况有待改善。受栖息地破碎化影响,大熊猫局域种群基因交流受阻。三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中有三分之一可能会消失。四是部分大熊猫分布区存在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普遍偏低等情况。
这位负责人说,如果降低大熊猫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责任编辑:徐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