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老师”,中国创新唱响世界舞台

2016年08月08日 15:33:16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石磊等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推出封面文章指出,西方正“借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创新;而较早时候,美国《纽约时报》也刊文,讨论硅谷企业在移动应用领域从中国获取灵感,甚至“山寨”中国产品的现象。

  总体看,中国“被山寨”现象仍属初露荷尖,而非雨后春笋。西方媒体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也更多体现出一种危机意识,意在警醒本国的创新。

  但无可否认,中国科技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近年来的创新成果卓有成效、有目共睹。从“山寨”到“被山寨”,从“学生”到“老师”,中国创新创业大潮中涌现出的这些优秀案例,反映出中国科技企业的比较优势,彰显出中国的创新自信。

  “山寨”到“被山寨”

  “以前学生们总抱怨中国创新精神不够,而今他们却经常炫耀自己从中国创新产品——那些‘红色小口袋’(微信红包)中的所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商业创新项目导师凯尔·斯特林通过微信告诉记者。

  这位美国数据科学分析专家认定,“一场变革”正在当下中国鲜活展开。他的观点为许多业内人士认同。“硅谷为自己的发展速度倍感自豪,而中国创业公司的发展速度更快……”硅谷创业者赛利亚克·洛依丁在考察中国创新企业后表示。

  在亚马逊网站讨论无人机送货之前,中国的顺丰快递就已在试验这一构想;在Venmo成为美国千禧一代的转账应用之前,中国的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已开始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支付……

  “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创新,而不是抄袭西方的想法,”美国创新研究机构“硅谷龙”创始人丽贝卡·范宁认为,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创新尤其迅速,在很多方面都已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学人》指出,现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西方消费者开始感受到中国成功先例造就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并提出,那些希望一窥移动商务未来的企业“不应只将目光投向硅谷,也应关注太平洋另一端”。

  “顺势”更要“借势”

  中国移动应用创新赢得世人瞩目,体现出中国科技企业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顺势而为”,更显示出在政策、市场优势下“借势发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者结构,有助于“跳过个人电脑时代,直接进入移动时代”。

  美国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洪宇指出,中国拥有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产生复杂多样的实际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信息技术企业“近水楼台”,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优势,提前捕捉、开发并引领内生需求驱动的商业技术创新。

  美国消费技术协会市场研究高级总监史蒂夫·凯尼格也谈到了中国巨大的内部市场优势。他指出,中国有数以亿计渴望获取世界最新技术的消费者,并且中国消费者群体更年轻,他们更愿意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责任编辑:张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