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90后”!连新华社都夸这代人青春飞扬

2016年07月17日 16:30:08 来源:新华社 作者:黄小希 程千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当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代人步入人生的青年阶段,他们的青春乐章是什么曲调?

  有人说,普遍是独生子女、生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90后”,有个性,爱时尚,追新潮,也有人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的标签。然而,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出彩的实际行动,唱响昂扬的青春之歌,焕发出这一代人独特的风采。

点赞_conew1.jpg

  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90后”能吃苦吗?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能站出来、靠得住吗?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抗洪抢险一线,“90后”用勇敢无畏,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能!

  7月初的一个晚上,一艘冲锋舟向着武汉新洲区三店街道董椿村巷疾驶,去解救被困群众。但偏偏巷道逼仄曲折,舵机无法正常操控。危急关头,“90后”消防战士刘峰果断跳入过腰深的水中,拉着冲锋舟靠近被困村民,并将他们送上冲锋舟,用自己略显稚气却又坚实的臂膀,托起了一次又一次突围的希望。

  在号称“白色沙漠”的南极内陆,“90后”用坚忍执着,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能!

  1992年出生的潘曜,是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年轻的一员。科考期间,他前往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开展科研工作。那里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温度极低、海拔很高,条件之艰险恶劣可想而知。“确实很苦很累,但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能够参与国家极地考察事业的光荣和使命。”潘曜说。

  这是“90后”的责任担当。昨天,他们或许还是家人眼中需要呵护的孩子,是象牙塔里品味书香的学子。今天,他们在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中,张扬着青春的激情,践行着青春的使命。

  这一代人的乐观与坚强

  当“90后”面对命运的无情与坎坷,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懦弱退缩,还是绝不低头?

  张超凡选择向命运宣战。这位一出生就不幸失去左臂的“90后”姑娘,用一只手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地。她曾夺得吉林省速滑大赛冠军,并荣获“国家精神文明运动员”称号;4岁起学习国画和书法,12岁时在全国中华魂书画摄影大赛中获得国画、书法两枚金牌;用6年时间在全国进行5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大学毕业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跨校跨专业考研……如今,通过创业成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的张超凡,用努力证明了她的人生无异于其他同龄人,甚至比许多人更加丰富多彩。

  陈春林选择向命运宣战。9岁时,母亲因病离世;15岁时,父亲偏瘫,生活无法自理……一连串变故,让出生于1997年的陈春林,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懂事的女孩却安慰内疚自责的父亲:“爸爸,只要你在,家就在。”她毅然把父亲带在身边,每天放学后先照顾好父亲,夜深了才能打开课本,争分夺秒学习。靠着社会各界的热诚帮助和自身的刻苦努力,陈春林在中考中取得7科全A+的优异成绩,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州高级中学录取。

  这是“90后”的乐观和坚强。成长路上,他们用心中的阳光和信念,把每一分苦难变成破茧成蝶的考验与动力,为青春镌刻下无悔印记。

责任编辑: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