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未来5年智慧城市宽带入户超百兆
【北京日报】未来5年智慧城市宽带入户超百兆
2016年06月22日 00:00: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耿诺
改革的红利将让城市变得更舒展,让交通变得更通畅,让城市运行更安全,而这一切,将在2020年以前通过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地实现。昨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了《规划》。
公交都市
让人舒适出行
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运行效率,是“城市病”的典型表现。而未来5年,北京将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让出行变得更舒适。
出行舒适的城市应该什么样?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轨道交通如蛛网一般合纵连横,地上地下公共交通实现立体化无缝连接,短距离出行时,步行、骑行道都变得更舒适,堵车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这就意味着,5年内,本市将进一步加密中心城线网,推进3号线、12号线、中央商务区线工程建设,启动17号线、19号线一期,完善轨道交通骨干体系。首都机场线二期、昌平线南延、房山线北延、8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等线路,也提上议事日程。
在地面上,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将累计达到1000公里,超过本市轨道交通运行线网总里程。同时,骑自行车、步行将成为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五环内慢行系统里程相当于北京到成都的往返距离。
“未来,本市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分担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超过55%,中心城轨道站点75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他说。
改善和接驳换乘条件,也是纳入规划的方向之一。据了解,本市将加快建设北苑北、苹果园、望京西、奥体南区等综合交通枢纽、马官营等立体公交场站,打造服务功能完善、接驳换乘便利的交通节点,促进地上地下交通线路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
这位负责人还说,本市将通过建设“三环半”主干路系统等道路,推动中心城主干路规划实现率达到70%,四环内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同时,本市还将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以水定城
涵养绿色北京
潮白河等水源地的开采强度将降低、地下水年均开采规模设上限……《规划》中,以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规划了未来北京的资源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相关负责人表示,水是城市发展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保障水资源供应,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其中就包括对于水源地的涵养和保护。据了解,本市将加快建设丰台、大兴、通州等输水支线工程,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向郊区新城拓展。降低潮白河等水源地开采强度,并将地下水年均开采规模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内。
在这份《规划》中,计划推进永定河生态功能恢复,使其重现河道历史自然风貌,成为贯穿京津冀主要功能区的绿色生态主轴。北运河水质还清、潮白河水量增加,都将让这些曾经滋养了无数北京人的河流重现生机。
责任编辑:马美子- 2016-06-20 【北京日报】让城市发展更符合规律
- 2016-06-18 【解放日报】上海立足特大城市发展
- 2016-06-16 宋卫平:准备了15年 开启农业小镇画卷
- 2016-06-16 【光明日报】镇改市:如何迈过“四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