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寻找你身边的最美宣讲员”:王旻洋

2017年06月12日 10:13:06 来源:嘉兴市委宣传部 作者:桐乡市高桥镇人民政府

  王旻洋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乡镇党员干部、基层的宣讲员。来自基层、服务基层,对老百姓怀有深深的敬意。王旻洋于2015年参加工作,虽然年纪小,但是两年来,已先后开展了理论宣讲30余场,受众超过1500人。从基层到农村,人们都乐意倾听他的宣讲,他将踏踏实实的“做”与循循善诱的“说”紧密结合,用“草根儿”的语言和“正能量”的行为感染了一方群众。

王旻洋生活照1.jpg

  一、雅俗共赏,粗中有细,语言幽默接地气

  在王旻洋看来,理论宣讲中因地制宜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接地气”。但是,“接地气”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不易。把上下一般粗的政策方针变成地方方言,融入地方元素,方能引人入胜,赢得掌声。而要切实做到“接地气”,就要会用、善用民间歇后语、乡村俚语。这些通俗的语言,不但能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更能让他们听了倍感亲切,入脑入耳入心,使理论宣讲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把复杂的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予以呈现。比如在向群众宣讲征迁工作政策过程中,面对他们的复杂心态,王旻洋说群众对拆迁的真正态度是“黄花闺女盼郎来—希望他来,又怕他乱来”,一语道中他们的心思,赢得全场掌声;在解答群众认为某些具体工作中存在个别、局部的不公平的现象时,王旻洋常引用“山中树木有粗细,十指难比一般齐”,“同一天结婚的伙计还有生男娃生女娃的”等形象的俗语引导他们调整心态,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

  二、勤学多思、备足功课,增强宣讲的感染力

  两年来,王旻洋的所有讲稿除了正文外,还有很多用红色、蓝色钢笔增加的注解,这些都是他平时看书读报、看时政新闻后记下来、增加进去的,这不但充实丰富了宣讲稿,更使得宣讲内容鲜活生动、切合实际,更容易使群众产生共鸣。王旻洋通过增加互动性,使讲课效果达到更佳,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也更有帮助。王旻洋坚持勤学习,多思考,足功课,讲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讲对听众有启发、受教育、能管用的东西。

  三、以人为本,以理服众,丰富内涵求实效

  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不仅要注重各种层次的集体理论宣讲,还应承担“做好基层个体干部宣讲工作”的职责,最终推动各项工作向前推进。人们常说,把简单问题搞复杂叫“学者”,把复杂问题搞简单叫“专家”。拆迁号称天下第一难,在为高桥镇基层干部宣讲拆迁工作时,王旻洋从“拆得快、拆得稳、拆得公平”三方面辩证统筹阐述了对拆迁工作的独到见解,让大量拆迁工作者形成了共识。

王旻洋生活照2.jpg

  四、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精选素材点好题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精彩的授课,是心灵的洗礼,观点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王旻洋始终坚信这样一个观点,理论宣讲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主动结合工作实际寻找宣讲课题,从干部群众的实践中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找准宣讲切入点。王旻洋尤其注重成年人学习的习惯和特点,每次授课之前,会根据讲课对象的不同,一方面尊重命题方的意图,一方面注重接收方的特点,选准角度,选好题目,选好素材,选对事例,让大道理在小道理中得到彰显,让大政方针在基层得到呼应和体现。用案例讲道理,用观点说方法,尽量去掉“书卷气”,增加“泥土味”,让群众听得懂,心里服。

责任编辑: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