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村妇30年助人 诠释人间真情

照顾聋哑阿婆30年的吴菊英一家
2017年05月16日 09:22:24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吴菊英全家福.jpg

  我们的家训:能为他人做点事,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感激,这就是我的幸福!

  在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戴彰村,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每天忙得连轴转,却还30年如一日照顾身边的残疾老人;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爱心善举诠释人间真情。她就是吴菊英,30年来,照顾聋哑老人曾淑美,造就一段佳话。

  自创沟通“心语”,做老人的“代言人”

  曾婆婆,70岁,天生聋哑。膝下有一过继儿子。继儿常年在外务工,老人少有依靠。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年过半百的吴菊英毅然主动承担照顾曾婆婆生活的重任。

  刚开始,吴菊英很苦闷。不管与她怎么沟通,曾婆婆总是以笑来回应吴菊英。吴菊英后来看到什么就用手比划给她看。从简单生活用品比划起,像教婴儿学字般耐心说。慢慢地,两人之间形成了一套自创沟通方式。这不规范的手语,外人看不懂,却是她们之间的“心语”。

  渐渐地,只要有需要对外解释的地方,吴菊英必在现场。多年的照顾,吴菊英已经成了曾婆婆的“代言人”。一有什么事,曾婆婆首先就跑到吴菊英家中,用手指比划给她看,吴菊英不管自己农活多忙,都会停下来记在心里,再帮曾婆婆一件一件完成。

  照顾无微不至,做老人的“监护人”

  2013年5月一天夜里,吴菊英看见曾婆婆捂着肚子,嘴里“呀、呀、嗷、嗷”的叫着。赶紧把曾婆婆背到三轮车上,拿上由她保管的就诊卡、病例本开往10公里外的乡卫生院。卫生院要求立马送到丽水市人民医院。吴菊英叫来在丽水打工的女儿一起帮忙到丽水的医院,最终确诊是阑尾炎。医生要求家属确认签字动手术,吴菊英看到痛得直冒汗的曾婆婆,毅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电话中响起继儿感谢的声音时,吴菊英总是重复那一句:“你在外不方便,有我在,你安心工作便是。”

  大到银行取钱,小到换个电灯泡,吴菊英总是有求必到,俨然曾婆婆的“监护人”。逢年过节,吴菊英总会把曾婆婆请到家里,和自己的儿女们一起吃饭。

  如今,吴菊英的儿女们、孙子外甥们,都会对这个聋哑婆婆格外的关心。

  助人已成习惯,做老人的“热心人”

  其实,帮助他人早已成为吴菊英的一种习惯。久居村里,看到老人背着重物扛不动了,她就上前帮忙抬;看到老人走路辛苦,她就踩着三轮车帮老人载一程。村里谁家有个麻烦事、烦心事,都喜欢找吴菊英帮忙,她总是把对方的事当成自家事一样,尽心尽力完成。

  殊不知,吴菊英热心助人,自己也是克服了常人的困难。吴菊英老公,多年前因突发脑溢血致重度残疾,家里开销和农活全都压在吴菊英自己一个人的身上。对于久病在床老公的挑剔、辱骂,吴菊英总是强忍着,不开心了就外出干干农活排排烦,实在憋屈了,躲在角落默默流泪。

  为了能给丈夫多赚点医药费,目不识丁的吴菊英主动承担起村里水电厂的发电工作。她每天都早出晚归,走路带飞才能完成满满当当的工作。

  “你家里事情这么多、这么累,还要忙前忙后地帮助别人,到底是为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吴菊英总是憨憨一笑:“能为他人做点事,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感激,是我的幸福!”

 

责任编辑:张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