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三连冠”背后的治水故事

2017年06月15日 09:11:43 来源:湖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城建办 程师圆

  说起德清,不知大家会想到什么?我相信不少人最先浮现在脑海中一定是那座绿意葱葱的莫干山。实际上,除了山,德清更多的是水。“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是的,德清自古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此,当浙江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省委提出剿灭劣Ⅴ类水的目标,作为江南水乡的德清县迅速响应,强势推进。今年3月,德清又一举夺得象征浙江“五水共治”最高荣誉的“大禹鼎”,实现了三连冠,奏响了治水史上的最强音。

  今天,我就想以《“三连冠”背后的治水故事》为题,从三个“治”来和大家分享德清的治水担当与责任。

  一、水之治乃源之治 清淤断污必先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不清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淤。但是,淤泥无处放,矿坑如疮疤,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德清发展的两件愁事。尤其是德清洛舍镇砂村,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场。虽然“炮声一响,黄金万两”,但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环境让很多人都摇头。

  环境影响人,人必须改变环境。“关停矿山,还绿于民”。政府一诺千金,百姓纷纷响应。于是,泵机吸淤泥,矿地造水田,赤裸的矿山也已经基本填平,不仅造出了4000多亩的水田,还造出了近万亩的工业发展平台。生态变了,废矿山成了聚宝盆。就在去年底,一个投资2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大项目已经落户。随着项目的开工建设,砂村的百姓,洋溢着自豪,更憧憬着未来。

  二、水之治乃巧之治 智慧治水四两拨千斤

  “五水共治”不仅要有愚公移山的实干精神,更要有科技治水的巧干精神,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我作为德清禹越镇大船头港的河长,是较早使用手机巡河的千名基层河长之一。每次穿梭在河道堤岸中,发现问题,动动手指,手机拍照上传,不用多讲,问题就得到及时整改,真是痛快。不仅如此,三年来,德清还借助当地的“地理信息小镇”技术优势,利用无人机遥感、微型机器人等破解治水难题200多个,形成了“问题有人提、责任有人担”,线上线下全民治水新格局。如今的德清,水变清了,岸变绿了,乡愁再现了,孩童嬉水的笑声又回来了。

  三、水之治乃民之治 全民治水治出美丽经济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坚持“千斤重担大家挑”的治水理念,心才能往一处想、劲才会往一处使。在德清,人人都是五水共治的宣传员、实践者,在西部,盛传着南非客商、裸心堡老板高天成,捐十万元护水,荷兰小伙、洋家乐经理海特,有空就沿着阜溪捡垃圾,乐当“民间洋河长”的感人故事。

  水是有灵性的,谁爱护她,她就回报谁!高天成、海特以及当地的群众,这些年爱水护水的行动,让德清的民宿业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一道美丽风景,涌现的以100多家高端低碳民宿,曾让9个省的高考试卷都为之出题赞叹。去年,带给德清的直接收入就有5亿多元。德清民宿业是德清43万百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缩影。如今的德清,又在为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把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美丽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而奋斗。

  同志们,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决战决胜的冲锋号,正响彻浙江大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治水大潮中,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豪迈气概,融入这一时代大潮,努力成为砥砺前行的担当者、治水护水的实践者。

责任编辑: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