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红色精神代代传

2017年06月15日 09:13:52 来源:省教育工委 作者:浙江大学 崔文康

  在我的家乡红色刘集景区《共产党宣言》纪念馆里,珍藏着我国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将近一百年的岁月中,许多人为了保全这本连书名都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禁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本带着大胡子画像的小册子就是我认识红色精神最初的起源。

  去年暑假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触摸红色革命历史。在那里我们聆听了老一辈革命家刘型之女刘松柏奶奶和革命烈士梁金生之子梁汉平爷爷,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为革命烈士寻根的故事;我们拜访了井冈山革命烈士袁文才之女袁长妹奶奶的家,九十六岁高龄的袁奶奶仍然和家人生活在简陋的山间小屋里,给来往的游客、学生、干部讲述井冈山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志愿期满后却依然留在井冈山将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也遇到了一群充满童稚的小学生坚持走完几公里山路,为的是感受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红色精神在一代代人身上的传承。

  当我回到浙江大学的校园,面对的是我的老师和同学,又回到了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仿佛红色精神已经向我告别。那几天我在想:生活在告别了硝烟和牺牲的和平年代,我们还需要红色精神吗?

  今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其实回首浙江大学120年的历程,这样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我们浙大人在用实际行动,用一代代人的担当践行着对红色精神的诠释。我们都知道,当年红军战士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在浙江大学的历史上,也曾经有我们的竺可桢老校长,在抗日战争中带领浙大师生辗转六省西迁办学,被誉为“文军长征”。除了这段辗转西迁、逆境崛起、文军长征成就东方剑桥的艰苦创业历程,我们还有以汪槱生院士为代表的浙大电机人,在技术装备落后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双水内冷电机,“付与东风终不悔,青春写得江山绿”;更有我们今天扎根乡村11年,把论文写进大山深处的全国优秀教师汪自强教授,在温州泰顺县服务的11年里,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被农民誉为“科技财神爷”。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代浙大人对信仰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凭这股干在实处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浙大在各个领域成长为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也许有人会说,新时代下红色精神过时了,可当我们看到科研成果突飞猛进、创业创新不断突破、社会服务奉献自我时,其实就是我们新一代浙大人在诠释着我们对红色精神的新的时代解读。“红”,绝不仅仅是高喊口号高唱红歌,而是要把对于信仰的坚守内化为内心世界的精神力量。“红”,也是有人情味的红。这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也是我们今天的浙大精神:是开放包容的海纳江河精神,是求真至善的启真厚德精神,是改革创新的开物前民精神,是爱国奉献的树我邦国精神。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当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时代巨擘,让红色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张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