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海洲街道: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

2019年06月13日 17:03:49 来源: 作者:范浩毅 朱丽雯

  

微信图片_20190613165757.png

  欢声笑语,杨柳依依,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红马甲,楼道里忙里忙外的“红管家”,随处可见的品质生活“530”标志……置身在海宁市海洲街道各城市小区,社区治理如今的和谐景象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海洲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在不断探索下,积极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体”,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壮大基层治理“根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有效路径。

188949545913379246.jpg

  上下联动型“融合体”: 跟上级资源无缝对接

  这里的社区干部常常笑着调侃自己,有一种超级英雄叫网格员,24小时在线待机,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今年社区干部累计走访网格居民5943户,解决各类问题1439件。在走访中,我们从单一网格到多网融合,看似小小的一个排列组合式的合并,给基层治理带来从量到质的突变。

  为了更好地链接上级资源,我们推行了“大共建+小共建”的“红色共建”模式,将城市社区划分为10个总网格、39个大网格、173个小网格,调动市级共建单位各部门、科室人员近400人下沉社区。

  在街道这个最大的网格中,我们建立“大工委”机制,选择街道驻区的民政、财政、市场监管、住建局、城投集团、水利、自然资源、总工会等8个跟街道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部门单位,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将部门副职领导干部作为街道大工委的兼职委员,充分挖掘市级部门的资源优势,破解难题。如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领党建引领助推张店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财政局认领“多措并举、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民政局认领城乡一体新社区治理项目;市场监督局认领“小个专”非公党建提质扩面;住建局认领“红色物业”全覆盖项目。

  在社区的小网格中,市委朱建军书记担任梨园社区的总网格长,2018年度,梨园社区的5个共建单位通过中层干部担任网格党支部兼职支部委员,在网格中发挥共建力量。通过这种模式,梨园社区在市委办的协调下完成了树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流星花园停车位改造、河边步道改造提升等一系列项目。新成立不久的江南社区以共建单位轮值的形式举办了首届邻里节,让居民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截至目前,城市社区25家共建单位已认领共建项目37个,协调解决问题53个。

  此外,街道还在社区层面建立了“社区大党委”机制,让区域内行业及机关部门各方精英以不占职数方式进入社区党组织,目前8个城市社区共有18名党委兼职委员。如民政局党委委员马亚琴通过换届选举担任了海洲社区党委的兼职党委委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

  上下联动型“融合体”,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道”,打破行政隶属、部门条线壁垒,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上下链接。

  左右互通型“融合体”:让内部资源联动起来 

  城市发展要转型,如今的海洲街道早已高楼林立,时尚大气,我们的服务理念有没有跟上,老百姓的参与意识究竟如何?“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机制,让资源左右互通,让更多人学会治理,参与治理。

  今年,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建立城乡一体新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步伐,我们建立了城乡一体新社区与城市社区“融合互挂”机制。打破传统用人模式,将新社区与城市干部的党组织班子6名成员进行交叉互挂,实现人才共育;通过建立两个社区重大事项联系会议机制,实现事务共商,促使城市社区先进工作方法向新社区输入,引导城市社区中成熟的社会组织辐射服务新社区,在民主协商、社区治理、居民骨干培养、平安建设等方面开展公益项目。

  针对老旧小区无物业、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物业服务管理纠纷较多等短板问题,我们建立了楼道“红管家”机制的升级版——“红色物业”机制。我们在社区层面建立以物业公司、业务会、共建单位等组成的红色物业联盟,在小区层面建立由红管家、法管家、网格长、物业、业务会等多方参与的小区红色物业议事会及红色物业党支部。

  梅园社区通过红色物业联盟,打通自治小区和封闭式小区的管理界限,世纪花园物业协助自治式小区梅园一里小区完成了绿化修整工作,将物业服务辐射到无物业小区。在百合社区红色议事会协调下,房产公司全额赞助完成高层小区入口智能化改造项目。

  我们持续深化全岗通服务机制,从“2-3人坐班、条线分管”到“一专多能、全岗都通”,我们打破原有条线工作的界限,将每名社区干部的条线资源进行内部链接,如梨园社区率先开通社全岗通微课堂,开展“情景再现”的模拟演练,通过这样的“每周测试”、“每周微课”、“每月模拟”,使得社区干部从一种狭隘的条线职能的履行者向社区“全科医生”转变,目前街道全面推广。社区利用每周班后例会,进行意见交办流转,形成完整闭环。

  以“红立方”与“银立方”联动为圆心,以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为半径,将辖区内老干部资源等与社区工作推进链接。如百合社区建立以社区党员、两地双服务党员、“银立方”党员等资源为主的三级“桶长”队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和督查工作。

  左右互通型“融合体”更加注重街道内部各类平行资源的充分挖潜,让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联动起来,形成基层治理新的推动力。

809680193191684279.jpg

  共建共享型“融合体”:1+1>2的目标达成者

  走近一座城,最能吸引你的是什么?也许爱上一座城,没有缘由,也无关风月,在街头、在巷尾,那一张张幸福的面孔足以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包容和发展,足以触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洛洲社区经多方联动破解文明创建的治理难点,将一个脏乱差的楼道架空层改造成为楼道会客厅,积极打造活动交流、居民议事、干部听事的共享空间。如今,楼道会客厅通过建立一套机制、设立一个平台、培育一支队伍、实施一个项目、开展一批活动“五个一”机制,让一个小小楼道会客厅撬动了基层大治理,让广大群众在共享基层治理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基层治理事项和社区事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如社区楼道红管家在会客厅中制作汤圆、粽子、月饼等节日慰问品,并且一起把精心制作的“爱心”送到社区高龄老人们的手中,让爱心在楼道会客厅这个空间里自由流动。“三大”活动期间,楼道会客厅作为居民议事、干部听事的阵地,拉近了党群关系。

  去年,街道还同步打造了楼道会客厅的PLUS 升级版——社区邻里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共享空间,通过共享阵地,促进社区老年人、青少年、新居民等不同群体的融合。

  街道还在商圈楼宇中广泛建立“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办”的协调机制,通过“两委六维”加强社区和商圈内各类组织的横向互动。如在金汇大厦建立“一楼六员”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指导解决楼宇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建立“五共模式”,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事务共商、党员共管,打造共享共融新体系。

  小客厅撬动大治理,共建共享型“融合体”通过阵地共享共用,推动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议事,让党员干部在一线服务,让党的声音在基层传递得更广、更深。

  海洲街道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体”,通过上下联动型、左右互通型、共建共享型“融合体”,实现了从“分散自主”到“多元共促”转变,从“单打独斗”到“整体作战”转变,从“居民自主”到“居民自治”转变。海洲街道通过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融合体”,将过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街道社区的各类资源,在统筹协调下拆除藩篱,相互链接,共同构筑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为海洲街道“一区两城”的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吴凌云
相关阅读